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未成年人不同阅读介质的眼动行为比较

发布时间:2017-12-21 14:20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人不同阅读介质的眼动行为比较 出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未成年人 纸质课本 电子课本 眼动行为 数字化阅读 多媒体学习理论


【摘要】:随着数字化阅读的迅猛增长,传统纸质媒体与数字化媒体已经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两种重要介质。电子课本作为数字化阅读与学习范式变革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产物,其应用效果受到人们的期待。电子课本如何促进学习?它对人的影响与纸质课本有何不同?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以电子课本和纸质课本两种阅读介质为例,对未成年人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未成年人阅读纸质课本和电子课本的注意力分配有差异;电子课本阅读促进了更积极的交互,其测验成绩显著高于纸质课本,正文的观察时间和注视次数与测验成绩显著相关,但同时也增加了外在认知负荷。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电子课本时应该兼顾学习者注意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各种多媒体学习内容的优势互补;家长和教师应该了解数字化阅读特点,适当引导未成年人的电子课本使用。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实证研究”(2CTQ014) 2011年浙江省教育技术规划课题“E-Learning中知识共享的交互分析及促进策略”(RZ1109011P01)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手机移动阅读、网络阅读以及电子阅读的迅猛增长,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社会发展与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传统的纸质媒体与数字化媒体已经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两种重要介质。相对于传统阅读,数字化阅读在阅读载体、阅读文本、阅读模式、认识方式以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勇,阎国利,陈连燕,范晓红;小学生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年02期

2 陈燕丽,李勇,杨琳;话题兴趣与文本阅读眼动特征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年02期

3 韩玉昌,隋雪,任延涛;小学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阎国利,白学军;阅读过程中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年04期

5 ;列宁论教育[J];安徽教育;1958年10期

6 沈德立;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实验儿童心理学[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瞿彬;隋光远;;网络课程的可用性测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3期

8 陈小梅;;论校园暴力事件后的心理创伤治疗[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吴建民;移动窗口方法评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1期

10 王穗萍,莫雷;当前篇章阅读研究的进展[J];心理学探新;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福兴;申继亮;田宏杰;;不同经验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景的知觉差异[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巨海;如何进行公开课的评课[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巧明;小学生阅读知觉广度与速度的发展:来自眼动的证据[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2 汪海彬;职前教师情绪觉察的特点及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宇然;学习障碍初中生视觉搜索过程中的返回抑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晟;教学课件图文布局及背景色的眼动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关尔群;多媒体课件中不同色彩文字材料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奕慧;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4 宋菲菲;学科背景与呈现交互性对动画多媒体学习成效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妮妮;儿童图画书自主阅读眼动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莹;认知方式和作业难度对大学生心理折叠—展开影响的眼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晓丽;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黄慧芬;小学高年级攻击性儿童的归因和外显、内隐的注意偏向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曦;颜色编码对多媒体课件中图文信息加工的影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大伟;大学生对奢侈品品牌社会态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6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16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3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