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流模型框架下的异地高考政策议程再分析
本文关键词:多源流模型框架下的异地高考政策议程再分析 出处:《教育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异地高考政策 随迁子女 多源流模型 政策议程 政策分析
【摘要】:异地高考政策是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问题的应对之策。运用多源流模型分析框架,对异地高考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关键性的焦点事件和政策企业家等五个动力要素进行整体性分析发现:教育政策"断层"下的异地高考诉求形成了异地高考问题源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主张构成异地高考政策的政策源流;国民的教育公平需求,党和政府的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的价值选择形成了异地高考政策的政治源流。"15知名学者上书事件"催化了异地高考政策之窗的开启,并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等政策企业家的助推下,实现了问题、政策、政治三大源流的交汇,进而达致异地高考政策议程的设置。而这一政策议程也表征出两大中国特点:一是问题源流与政策源流存在先因后果的影响问题;二是政策企业家具有多重角色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现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招生考试制度环境下,与日俱增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阻碍我国实现“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绊脚石”。对于这一问题的破解,在户籍制度改革迟滞不前的境况下,一系列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被赋予更多的能量、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亮亮;;“多源流框架”对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力——以江浙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的政策过程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2 柏必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动力分析——以多源流理论为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3 黄俊辉;徐自强;;《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的政策议程分析——基于多源流模型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3期
4 张建;;我国异地高考政策的议程设置机制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李峻;;保送生政策变迁的多源流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2期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田慧生;吴霓;张宁娟;李晓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7 任锋;朱旭峰;;转型期中国公共意识形态政策的议程设置——以高校思政教育十六号文件为例[J];开放时代;2010年06期
8 肖玉梅;陈兴福;李茂荣;;成人教育边缘化现象及对策探讨——多源流分析模型的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陈斌;;异地高考的利益博弈、困境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考试;2012年03期
10 周超;颜学勇;;从强制收容到无偿救助——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政策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燕;;关于政策后续性评价的一些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陈学飞;;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985工程”政策过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3 陈学飞;茶世俊;;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4 刘妍;;基于研究的教育政策制定过程——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政策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5 杨东平;王旗;;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杨成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初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7 张海柱;;信念与政策变迁:倡导联盟框架的应用——以中国婚检政策变迁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李振;纪洵;;多源流分析框架下公共政策的制定——以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出台过程为例[J];沧桑;2007年04期
9 张磊;缪媛;;引入公共政策过程的城市设计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10 傅晨;刘梦琴;;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及其完善:以广东为例[J];城市观察;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强;;西方政策企业家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继同;;公共财政过程分析与政府预算核心地位[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玲;赵艳立;;部分城市教育救助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谢来位;;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回顾与展望——文献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礼鑫;朱勤军;;政策过程的研究途径与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出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海龙;;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社会资本构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新维度[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杜兴洋;田进;;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冯锋;程溪;;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政策转移的反思与建构[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与中国经验[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建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执行成本视阈中的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亚丽;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城市义务教育:现行政策的缺陷与完善[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旭杰;变迁与重构:乡镇政府治理与乡村权力嵌入互动的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尹昕明;吉安市小规模纳税人税务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杨涛;地方政府实践驱动下门户城市的空间发展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魏小红;晋江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剑;总体规划制定中城市政府行为的政策分析[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9 林琼英;美国补助艺术的体制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李腾达;关于教师参与教育政策决策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述胜;民国时期社会教育问题论纲——以制度变迁为中心的多维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付国锋;;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王小兵;;高校思政课“05方案”与“98方案”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4 毕亮亮;;“多源流框架”对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力——以江浙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的政策过程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5 柏必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动力分析——以多源流理论为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6 莫岳云;陈敏;;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的历史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3期
7 陈敬德;“多源流”分析:解读政策制订的新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阳锡叶;;平稳突破异地高考的种种藩篱[J];湖南教育(上);2011年10期
9 杨雪琴;;多源流决策分析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J];决策探索;2006年05期
10 肖玉梅,李茂荣;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艺;[N];中国改革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家华,龙朝双;政策议程创立中的舆论“虚拟”[J];江汉论坛;2004年11期
2 鄞益奋;;从政策议程的公共性认知看“公共安全的第一种危险”[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何艳;;大众传媒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祝小宁;白秀银;;公共政策议程被扭曲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1期
5 邸振伟;;网络传媒:我国政策议程建立的路径选择[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6 贺恒信;行政行为基础分析(下)[J];兰州学刊;1996年06期
7 刘桂玲;杨晓明;;影响教育政策议程建立的因素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孙军军;;浅析大众传媒与政策议程设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姜国兵;;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机制探究[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徐增辉;刘志光;;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分析[J];学术研究;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远方;;典型报道的议程——刘文功典型报道的“议程设置”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林微微;韩炜;;照明节电与节能产品认证[A];海峡两岸第十四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7年
3 温晋峰;魏姝;;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以某省会城市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刘立;;中国科技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例(讨论稿2008年7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6 董建涛;龙朝双;毕兴全;林红玉;;大众媒介的公共政策传播功能探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前元;朱光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红英;;地方政府创新的策略性行为研究——以深圳行政三分制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莉;;略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冯锋;程溪;;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政策转移的反思与建构[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大用;中国社会政策议程[N];天津日报;2004年
2 张伟;打开“政策之窗”[N];学习时报;2006年
3 本报评论员 商灏;通胀为何比调控的力量更强大[N];华夏时报;2007年
4 温宪;“拉得紧”与“压得狠”[N];人民日报;2009年
5 张涛;互联网影响下的媒体议程设置[N];光明日报;2006年
6 贺斌;以经济激励提高供热效率[N];中国财经报;2008年
7 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刘继同;应将住房保障纳入公共政策框架[N];中国社会报;2006年
9 赵树凯 史卫民;参与式预算与公共政策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特邀记者 孙卓;美贸易代表:S&ED5月初北京举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远东;政治动员与政策过程[D];苏州大学;2008年
2 聂静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大众媒体功效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何志武;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屠莉娅;课程改革政策过程:概念化、审议、实施与评价——国际经验与本土案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仲天;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际舆论调控[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石永军;论新兴媒体的公共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汪凯;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转型时代的状况与趋向[D];复旦大学;2004年
8 王卉珏;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渊博;我国外在创始型政策议程构建的阻碍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周红悦;媒体对政策议程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关友希;多层流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政策议程确立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4 张柳;多源流理论视域中的我国政策议程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绍山;当下中国网络民意与政策议程建构互动关系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6 沈鹏;领导风格和权力资源对美国总统政策议程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2年
7 李方海;议程设置理论背景下的舆论引导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8 杨晓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有序参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伟;报纸舆论监督与社会政策制定[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韩涛;中国环境政策制定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5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2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