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 出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考察高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学校适应状况以及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方法以816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情感关系量表考察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特点,采用高中生学校适应量表考察其学校适应状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高中生寻求重要他人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F(1,806)=17.063,P0.001),事后均值比较发现,高中女生寻求母亲、父亲和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高中男生(P0.001),高中男生寻求异性朋友的支持显著多于高中女生(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高中男生和女生的4个重要他人的主效应都显著(F(3,984)=20.268,P0.001,F(3,1434)=128.664,P0.001),事后成对比较发现,高中生寻求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寻求父母支持和异性朋友支持(P0.05),高三学生比高一、高二更多寻求父母的社会支持(P0.05)。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重点中学高中生学校适应总体水平(t=2.099,P0.05)、学习适应(t=2.227,P0.05)、学校态度(t=5.947,P0.001)、师生关系(t=3.951,P0.001)显著好于普通中学高中生,普通中学高中生比重点中学高中生同伴关系更好(t=2.444,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事后多重比较表明,高三学生的学校适应最好,高二的学校适应最差(P0.05)。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高中女生学校适应显著好于男生(t=3.25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中生的父亲支持(β=0.226,t=5.288,P0.001)、同性朋友支持(β=0.204,t=5.471,P0.001)、母亲支持越多(β=0.109,t=2.508,P0.05),高中生的学校适应越好。结论同性朋友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他人;高中女生寻求父母和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高中男生,高三学生寻求父母的支持显著多于高一、高二学生;重点中学高中生学校适应总体水平显著好于普通中学,而普通高中学生的同伴关系比重点高中学生好,高中女生比高中男生学校适应好,高三学生学校适应最好,高二最差;高中生的社会支持越多,学校适应越好。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CSH04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7JC840011)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The Social Support and School Adjustment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1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E-mail:yourn2005@163.com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生面临着学习负担重、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各种压力,因而高中生的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万杰;王钢;张大均;;高中生适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2期
2 李杏;张翔飞;张昭辉;余必孝;江晓玲;;高中生社会支持度与家庭功能的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3 包文婷;;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4 赵鹏;;高一新生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05期
5 张英;刘志军;;高中生学校社会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3期
6 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4期
7 陈会昌,辛浩力,叶子;青少年对家庭影响和同伴群体影响的接受性[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8 刘志军;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9 陈功香;王本法;;高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8期
10 侯静;;情感关系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存喜;试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窗口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邹泓;李彩娜;;中学生的学业行为及其与人格、师生关系的相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王雅春;曹华;;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丁桂凤;赵国祥;;中学生的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5 侯静;;青少年情感关系的特点和发展变化[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2期
6 陈支那;;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张向葵;曲葳;;小学生升学准备不足: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毕有余;赵晓杰;;升学准备:促进中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徐剑;;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10 王晓燕;;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罗艳红;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刘晓善;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吕繁,顾nr;家庭APGAR问卷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5年02期
4 陈向韵;岳鹏;袁秀珍;;家庭关怀度和家庭因素与初产妇妊娠压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年10期
5 刘琼芳;胡友珍;;合同制护士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10年15期
6 韩少梅;徐涛;王雁;朱广瑾;;学校-社会行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年07期
7 张克文,李占江,邱炳武;学校生活适应量表的修订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8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9 张燕贞;刘西瑞;郑希付;;中学生学习动力适应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10 周晖;张豹;谭锐;黄鸣鹤;;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尚桂;低收入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2 刘春梅;;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同伴接纳与自尊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07期
3 陶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4 施建锋,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3年01期
5 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范兴华;社会支持行为问卷中文版信效度分析及初步应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郑宏志,陈功香;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周林刚,冯建华;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胡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0期
10 张月娟,史云静,王增起,席明静;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研究生压力与抑郁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韩笑;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秋虎;陈会昌;张建卫;陈欣银;;9—14岁城乡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佟雁;申继亮;高潇潇;;老年人与其成年子女间社会支持的结构与类型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颜家睦;李飞华;王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支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春妹;邹泓;;中学生的人格、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骆宏;许百华;;社会支持感知、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与护士压力感知的验证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社会支持是民生重建的重要力量[N];四川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丽霞;社会支持切乳患者提升术后信心[N];联合时报;2014年
3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弱势群体的犯罪防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季玲;“学生豆奶计划”还需社会支持[N];吉林日报;2000年
5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老知青”减压[N];健康报;2009年
6 ;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4年
7 ;甘肃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吴薇;引入社会支持 助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曹爱生;博物馆培育社会支持力市场的困难与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记者 高浩荣;朝媒体说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乐;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代芳芳;攻击性和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张静;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杰;不同依恋风格、社会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长松;大学生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梅韫芳;合肥地区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海洋;5·12地震灾区农村妇女社会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王霞;网络社会支持的互动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林玲;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瑜;大学生乐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2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