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泛在通讯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形成了新的教育媒体,由新的教育媒体催生了新的学习模式,带来了学习思维、学习观念、学习课本、学习课程、学习课堂、学习校园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应用泛在通讯技术等教育媒体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新问题。该文对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进行国内外现状研究,以教学设计理论、全球学习联盟的学习设计规范、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学习活动理论为指导,设计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学习共同体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学习过程设计—个性化学习设计"。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应用该学习模式,能够改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高知识掌握率、应用技能、学习质量,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信息素养。
[Abstract]: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obil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so on, have formed new educational media. The new educational media has given birth to a new learning model, which has brought about learning thinking, learning ideas, learning textbooks and learning courses. Learning class, learning campus and learning style changes. It has become a new problem how to use univers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educational media to support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earning mode of micro-class i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uses the theory of teaching design. The learning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the Global Learning Alliance is guided by learning community theory and learning activity theory. In this paper, we designed the learning model of micro-class in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Community Design-Learning activity Design-Learning Resource and tool Design-Learning process Design-Personalized Learning Design" 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aper verifi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learning model of micro-class in the universal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arning model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method, optimize the learning process, increase the rate of knowledge mastery, apply skills, study quality, and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ECA13037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在泛在学习环境中,移动通信技术、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虚拟环境与物理环境无缝融合,在学习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学习者学习的过程记录、个性评估、效果评价和内容推送,并根据学习者模型,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计划、监控和评价作用。微课,即是“微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肖君;朱晓晓;陈村;陈一华;;面向终身教育的U-learning技术环境的构建及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4 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11期
5 余胜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3期
6 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白昱;;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4期
7 吴军其;齐利利;胡文鹏;袁永波;;微课件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9期
8 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3期
9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10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嘉;彭习梅;;连通与集聚:关联主义、分布式认知和Web2.0[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吴明超;;泛在学习中文学术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7期
3 程志;徐建志;;分布式认知指导下的学习环境设计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11期
4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认知模型构建——基于复合研究范式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李凡;陈琳;殷旭彪;;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大学生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6 何向阳;熊才平;郑娟;;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再生与利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7 袁德辉;;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泛函分析课程的教学反思[J];大学教育;2013年12期
8 桑海翎;;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9 杨辉;;小议微课[J];时代教育;2013年14期
10 张屹;黄欣;谢浩泉;白清玉;;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尚鲜连;陈静;牛丽;;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7月第31卷第4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聂竹明;从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平红;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测评与发展预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傅伟;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徐苑苑;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静超;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丹;协同学习系统中思维工具集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晓欢;云南省终身教育服务平台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0年
4 苏斌;差异教学理念下的网络合作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璇;基于多屏合一的连续混合式学习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笑怡;泛在学习中教学质量评价的数据挖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海英;基于学习对象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实现[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雒亮;混合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构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支训;基于Mashup平台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勉;E-Learning2.0理念下学习社区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2 杨玉芹;钟洪蕊;;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2期
3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5 吴刚平;;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06期
6 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应方淦;高志敏;;情境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8 顾凤佳;李舒愫;顾小清;;微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9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10 孙众;马玉慧;;课堂教学视频的力量——网络时代教师群体学习的新渠道[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范青;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丽;;“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评价[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郭保云;;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4期
3 吴长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科学大众;2009年08期
4 赵婷;冉李娜;;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10年08期
5 龙路英;韦素琦;何朝峰;黄国芬;;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之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45期
6 杨萌;高荣芳;易和平;任长林;郑敏娟;;Blackboard在跨校区学习中深层次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0年11期
7 郭永志;;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8期
8 周衍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网络化学习模式探析[J];广西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9 孙启美;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模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邹修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J];成人教育;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婉秋;;运用网络技术,创建“情境——探索”学习模式[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刘颖莹;;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及辅导的需要[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4 夏江;;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赵友增;;大力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模式[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齐雪芬;;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与学习模式的探索[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磊;;浅谈网络教学的学习模式、特点及发展方向[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花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互补的新型学习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召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网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10 任尧民;;健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导学机制[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燕;研究学生学习模式——自主探究[N];伊犁日报(汉);2010年
2 朱小蔓;整合教育学习模式:对教育的另一种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刘鑫贺;“新活丰”学习模式服务辖区百姓[N];营口日报;2010年
4 记者 孙春艳;通化推出“3456”学习模式[N];吉林日报;2011年
5 记者 张丹羊 通讯员 粤学宣;江门推行“543特色菜单”学习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郜云雁;远程教育让距离“死了”[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梁甜;网络技术筑造个性化学习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8 卢鸿菊 钱志富;主体与客体的对话[N];文艺报;2006年
9 汕头高级技工学校 徐昱;浅析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N];汕头日报;2006年
10 杨丽;用信息技术改变知识和信息获取方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战杰;统一信息论视域中的学习及学习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云艳;知识管理在网络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村;基于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学习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恒s,
本文编号:1369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6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