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8-01-05 12:39

  本文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个性化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 师生关系


【摘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价值取向的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倡导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组合、优化统整。个性化教学通过"因学而导·独立自主"的个别教学、"生生交流·共享差异"的小组教学、"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集体教学,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Abstract]:To respec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for the personalize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of value orientation, advocate individual learning, group learning, collective learning of three kinds of organizational form of teaching organic combination, to optimize the integration of personalized teaching. Through the teaching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lead - independent "," team teaching students exchange and sharing differences "," collective teac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realize the change from the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 to teach "to" to learn "teaching mod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基金项目“个别化、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1YJA880123)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价值取向的个性化教 学的弊端,实施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价值取向学,既是对我国古代优秀的因材施教思想的弘扬 的个性化教学,就要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与发展,又是对班级授课制单一的集体教学弊端 的基础上,有效地将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有机地的超越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泽滨;教学组织、教学形式及其分类[J];教育科学;1993年04期

2 王孝威;;浅析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分歧——由电影《窥-阳光灿烂的日子姐妹篇》谈开去[J];电影评介;2006年16期

3 陈丽端;;创设顺应学生天性的教学环境——以生本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04期

4 吕立志;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谈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对综合课程教学的启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5 吕星宇;李嵬;;发展差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应然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6 张红艳;胡凡刚;;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教学交往组织形式的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1期

7 吴鹏泽;;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J];教育探索;2011年04期

8 廖辉;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协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9 陈妙娥;;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相关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叶泽滨;制约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言;;改革教学管理 适应学生差异[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郭晓薇;;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丽;孩子看,菁菁校园变啦[N];浙江日报;2010年

2 宗秀生;中外课堂教学比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宋骊辉;塑造有个性的下一代[N];大众科技报;2001年

4 于瑛;小县也办大教育[N];今日信息报;2011年

5 吴岩;从教育承诺看WTO的影响[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李弘 刘建中 褚志刚;追求成功和成功追求[N];焦作日报;2005年

7 河南省内黄一中 王志勤;四十分钟课堂教学面面谈[N];学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侯红武;实施新课程,教学怎么改[N];山西日报;2003年

9 张和忠 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推进教改别忘为何出发[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亦菲;探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吕星宇;论教育过程公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博;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博;清末民初教育期刊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之研究(1901-1922)[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列盈;论“中体西用”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吕春枝;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史论[D];河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嘉妍;有效性视角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星;网络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曹志宏;教学组织形式视角下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晖;从教学媒体看我国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伟;我国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角色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亚书;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发展与德育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香元;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周文雁;小班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于玲;鼓励学生“超越”的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3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83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