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德性实践:教学生活的价值之维

发布时间:2018-01-09 15:15

  本文关键词:德性实践:教学生活的价值之维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生活 德性实践 教师发展


【摘要】: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的价值之维,不仅仅赋予教学生活文化再生力,更在推动教学生活"内在利益"转向的同时,促进了教学生活的"制度化"规范。然而,在将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价值之维的行动路向时,遇到了诸如过度追求自我利益造成教师发展取向"锁定化"、工具理性支配下的教师发展能力"空心化"、外在压力影响下教师发展"去主体化"等困境。真正的教学是人之成人的教学,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价值之维的内在品质,需要宏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观的课程政策本土化条件、微观的"教学研"一体化制度保障三个层面整合而成的可能生活。
[Abstract]:As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eaching life, moral practice not only reproduces the teaching life culture, but also promotes the "internal benefit" of teaching life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eaching life at the same time. In taking virtue practice as the course of action of the value of teaching life, we have encountered such as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self-interest, the "locking" of teachers'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the "hollowing" of teachers' development ability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pressure, teachers' development "desubjectivity" and other predicaments. The real teaching is the teaching of adults, and the moral practice is the intrinsic quality of the value of teaching life. It needs macroscopical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ance, the localization conditions of the meso curriculum policy and the micro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egration system to guarantee the possible life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社会转型时期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探索》(项目编号:ZC304013105)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是人之成人的内在生成性教学活动,是人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诉求和意义省察。“教学作为一种人为设计,包含着人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愿望,是为人的,因而,也是人文的活动。”情感关涉之下的教学,实质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张锦智;张春秀;;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体间性视角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徐在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6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赵士发;;生态辩证法与多元现代性的可能——关于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9 韩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波;谈教学转向的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罗儒国;;国外教师教学生活研究的回溯与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3期

3 吉标;;论教学生活中的暴力[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肖正德;;论教师教学生活中的高峰体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4期

5 黄敏;于动;;追寻意义 提升质量——对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审视与反思[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7期

6 毛景焕;;论平等体验及其生成——从学生和教学的视角建构平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3期

7 吴亮奎;;教研:教师的教学创造和价值实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04期

8 韩黎;李森;;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教学生活优化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年10期

9 罗祖兵;;教学与生活:“回归”的反思与“后回归”的设想[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10 和学新;在生活中实现主体的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红军;;提高教师亲和力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李红军;;提高教师亲和力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3 林国清;;对师徒帮带的看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周素环;;后进生学习心理优势分析[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顾玲 黄会清 张目;教师节,想起那些黑瘦疲惫的脸庞[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浙江省奉化市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周建国;校长心里应该装有全体师生[N];中国教师报;2010年

3 记者 周化虹 通讯员 劳世庆 钟波 徐东;构筑“三防”体系保学校平安[N];钦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周化虹 通讯员 邱桂丽;我市构筑“三位一体”学校安全网[N];钦州日报;2010年

5 雷振海;活出全新的自己[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山东省高密市井沟中学 李桂莲;最好的教法[N];学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左丽慧 王红;教师的暑假 看上去很美[N];郑州日报;2011年

8 钟青;教育不是比赛,是成长[N];铜川日报;2008年

9 记者 刘西艳;全市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N];铜川日报;2006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赵明仁;教师如何提高叙事研究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芳芳;自由·参与·共识[D];西南大学;2012年

4 吉标;规范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柴楠;他者的澄明与主体的涅i肹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付强;论教学技术的人文向度[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送祥;让老师走向快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彩霞;教师教学生活伦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延泉;被束缚的个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德林;教学理性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瑞敏;回到“原点”的日常教学生活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黎平辉;教师教学个性的困境及出路[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杜芳芳;教师个人理论及其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瑞芬;丰富生活:教师备课的新境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彭凤琴;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曦;教师生活初体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01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01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f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