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出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探讨小学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现状与关系,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同伴提名法对拉萨市2所小学265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小学学困生的正向提名得分、社会喜好得分显著低于优秀生和一般学生,负向提名得分显著高于优秀生和一般学生;社会影响的得分低于优秀生,大于一般学生;小学学困生的存在孤独感人数的比例较低,学困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学生和优秀生;小学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没有显著相关。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 relationship and loneli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A total of 265 pupils from two primary schools in Lhas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Child Loneness scale and the Peer nomin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nomination scores of the pupil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primary schools were positive. The social preferenc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xcellent students and the average students, and the negative nominatio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xcellent students and the general students. The score of social influence is lower than that of excellent students,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students;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primary school is low, and the score of lonelines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students and excellent student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eer relationship and loneli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
【基金】: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140)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1引言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儿童孤独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孤独感会造成儿童相当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辰;;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1年01期
2 杨雪梅;城市小学生的孤独感及其与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10期
3 张莉莉;张小龙;;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5 孙晓军;周宗奎;;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6 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1期
7 池丽萍,辛自强;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8 李幼穗;孙红梅;;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9 陈欣银,,李正云,李伯黍;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性研究[J];心理科学;1994年04期
10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楚;;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金娥;李月;;农村儿童孤独感现状调查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俞国良,曾盼盼,辛自强,罗晓路;高年级小学生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葛娟;;学业不良儿童与普通儿童社会支持的对比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6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7 雷燕;高淳海;郭成;;人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述评[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王雅春;曹华;;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房文杰;张日f;;小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10 邓丽芳;王瑞;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春梅;王蕾;;殡葬职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隋雪;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群;第三种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洁琴;10-13岁儿童意图理解和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同伴接纳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丽平;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卫利;家庭教养与一年级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婷茹;肥胖与正常体重儿童同伴关系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娟;同伴关系不利、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同伴信念和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楚;;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纪红艳;刘春蕾;;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杨雪梅;城市小学生的孤独感及其与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10期
5 王婧;钱珍;;国内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李瑾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邹泓;儿童的孤独感与同伴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02期
8 程利国,高翔;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9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10 孙晓军;周宗奎;;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晓平;;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回顾[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2 刘海鹰;;中小学独生子女同伴关系调查[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吴寒冰;秦兴艳;施光艳;肖娟;;非指导性团体游戏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4 陈辰;;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1年01期
5 孙红梅;王雷;;国内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黑河学刊;2013年09期
6 邹泓;儿童的孤独感与同伴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02期
7 吴文静;;领袖地位儿童同伴关系初探[J];学前课程研究;2009年10期
8 曾守锤,吴华清;论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的心理和社会价值[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3期
9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7期
10 刘长江,郑日昌;教师领导行为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媛;周宗奎;;童年中期儿童同伴关系与同伴乐观性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傅丽萍;谢国秀;;老年人同伴关系发展与其情绪健康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康春花;应晓菲;;儿童同伴关系的聚类分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冬梅;;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富洪;黄希庭;;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的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洋;雷雳;;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在欺负情境中的角色行为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熊明生;;身体活动领域青少年儿童的同伴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幼穗;;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春燕;纪林芹;张良;张文新;;青少年早期同伴关系不利和抑郁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谢国秀;傅丽萍;;老年人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功能及社会性影响因素[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钢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孩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校长 赵桂霞;寻找“痛点”背后的真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婷;警惕孩子的暑假忧郁症[N];光明日报;2004年
4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 李蕊;请让我来帮助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泰州市少年宫 朱慧;在生活中感受美[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侠;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地位对其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雪娇;视障大学生同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阮艳红;父母教育观念对小学生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富洪;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展宁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毛晓瑞;团体箱庭游戏改善幼儿同伴关系的有效性[D];河北大学;2009年
7 郑建梅;儿童感知的婚姻冲突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慧如;福利院学龄孤儿同伴关系的质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9 王碧玉;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侯文侠;5岁儿童的同伴关系与情绪能力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2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0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