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MOOCs在中国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8-01-12 02:05

  本文关键词:MOOCs在中国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MOOCs 理论依据 深度融合理论 扩散理论 中国高等教育


【摘要】:MOOCs的出现,引发了教育界、文化界、商业界、学术界等的高度关注,并搅动了高等教育的格局。该文以全景式的视角考察MOOCs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与关注群体,以深度融合理论和扩散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系统分析MOOCs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对国家开放大学在课程、资源、平台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与设想进行了阐述。期待从学术视角理性地认识MOOCs这一新生事物,把握其发展的时代脉络,对正处于深度建设与发展中的国家开放大学的实践进行反思。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MOOCs, caused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cultural circles, business circles, academia, and stirred the higher education pattern. This paper takes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OOCs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Chinese and focus groups, with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theory and diffusion theory a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MOOCs system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resourc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latform are described. Look forward to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MOOCs as a new thing from the academic perspective, grasp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the era, reflection i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pth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作者单位】: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开放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开放大学专项课题“MOOCs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13G0004S)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MOOCs的概念自2008年提出并演变至今,已遍及全球。MOOCs犹如一根魔法棒,搅动了全球高等教育的传统格局。面对MOOCs的挑战与冲击,大学、非政府组织、学术组织、企业等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并积极谋求应对之策,似乎也都在或想在MOOCs这个舞台上有所作为,希望通过善用MOOCs来提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艳辉;;应用ADDIE模型进行多媒体互动英语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对纯在线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个案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祝巍;吴昊;张蕾;;ADDIE教学设计模型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年17期

2 丁芸芸;;以数字化学习平台促进农村“母亲素养工程”——慈溪市周巷镇的调查及分析[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琳;商务英语教材的多维分析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曾泽林;;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述评[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年02期

3 张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4 沈骑;;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大学双语教育及其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王春楠;;CALL模式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张艳莲;苏振利;周红玉;赵金川;;小组互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7 钟卫红;;B-SLIM教学模式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许伍霞;;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12期

9 孙芳;;浅谈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理论依据[J];改革与开放;2011年06期

10 姚志英;;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目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凤桥;;私立途径是否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需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袁蕾;;中国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程朝翔;;大众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5 梅介人;;评中国高等教育三大热点问题[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刘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决策模型[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7 韩长日;傅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8 张洪恩;;浅论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李艳;;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白振国;白莉娜;;加入WTO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展望[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梅新;洋“野鸡大学”为何在中国有市场[N];深圳商报;2010年

2 实习生 冯佳 记者 刘继安;中国高等教育大步走向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S)管理中心副主任 陈凌;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概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唐景莉 沈祖芸 杨晨光;“中国高教的日新月异让我吃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刘锡潼;中国高等教育走入大众时代[N];北京商报;2007年

6 詹健 陈思中 魏劲松;两岸百家大学校长研讨中国高等教育未来[N];经济日报;2000年

7 ;快增长 高普及 新尝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董国勋 姜成坤 刘星;让世界留学生成为“中国制造”[N];大连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期待南方科大成为一条生猛的“鲶鱼”[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潘懋元 高新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图景[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兴发;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荀渊;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毛迪伯;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朱雪文;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洪薇;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格局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兰晓霞;中国学习者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妙玲;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近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苏艳青;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意远;对中国高等教育目标取向中工具理性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婷;中国高等教育: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春梅;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伦理精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飞(MINBAEV ADILET);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杨颖东;社区学院: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值得努力的一个方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梁俊亮;促进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虚拟实验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杜蓝;中国日语学习者“回问”会话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党翠;韩国汉语学习者畏难情绪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12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12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