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应用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18-01-12 16:44

  本文关键词: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应用模式探究 出处:《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学习 学习共同体 微信


【摘要】:微信以其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及时性和互动性,正成为受大众欢迎的网络通讯软件,它的出现也为移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学习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建立与深度交互提供了有效的渠道。本文从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分析出发,探讨了利用微信构建移动学习共同体的优势,提出了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应用模式,以期优化移动学习效果。
[Abstract]:WeChat, with its powerful function, good timeliness and interaction, is becoming a popular network communication software, and its emergence has brought a new opportunity for the innovation of mobile education mode. From the analysis of mobile learning commun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WeChat to construct mobile learning community.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mobile learning community supported by WeChat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effect of mobile learning.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在2002年北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约翰·斯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学生在大学期间,50%以上的知识与技能是从伙伴或同学那里学到的,而不是从课堂或教授那里学到的。”[1]将学习共同体应用到移动教学中,为移动学习者构建一个良好的移动学习社区,对促进移动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春阳;杨雨时;;活动理论指导下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建构[J];中国冶金教育;2013年01期

2 颜丽华;李兴保;陈艳;;移动学习中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09年08期

3 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黄翦;邓舒婷;;大学生移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5期

5 胡航;任友群;;移动学习共同体透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多重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6 钟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8期

7 代玲玲;唐章蔚;;移动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与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化骥;;移动学习:远程教育的前沿理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崔向平;;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策略[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张燕;南旭光;熊为松;;移动学习的内涵阐释及发展途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模式在教学应用中的特征分析[J];成人教育;2009年12期

5 曾希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2012年14期

6 刘婷;丘丰;;论未来终身教育新模式——泛在学习[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周亮;;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学习管理系统设计[J];硅谷;2012年03期

8 吴汝钰;;对现代教育技术-移动学习发展的思考和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15期

9 曾祥跃;;移动学习定位问题的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车启凤;;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探究[J];甘肃科技;201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越;;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进满;基于小屏幕的教学软件用户界面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俊;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的改进与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羽莹;基于多平台的汉语移动学习智能手机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谢明颖;移动学习对象元数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林;基于Scorm2004的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李远志;基于OPhone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汤小燕;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平台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国正;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超;基于手机平台的高中语文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王珏;赵呈领;张朝华;;移动学习及其实现的几个问题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晓燕;李远航;;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探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况姗芸;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胡小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创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7 王史维;教育交往理论的拓展及实践意义[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吴彤军;;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9 缪梅青;;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体验专业成长[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年01期

10 冯国平;;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淑侠;网络环境下新型师生关系探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庆荣;杨丽波;;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新教师培训[J];成人教育;2008年06期

2 高丹丹;陈向东;张际平;;基于课程的在线学习共同体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4期

3 李家黎;;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08年10期

4 刘光余;邵佳明;董振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4期

5 陈滔娜;;学习共同体与和谐课堂的创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向朝春;;教师如何建构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8期

7 王火炬;;让“学习共同体”更“有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7期

8 张桥银;蒋泽标;;浅论学习共同体[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南腊梅;;试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02期

10 黄英;;构建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途径思考[J];河南教育(中旬);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雨晴;;谈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尉姬玲;;语文课构建学习共同体之我见[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史建英;;如何在低年级创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2-2003)[C];2004年

5 王爱武;;建构学习共同体 促进有效互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6 吴风华;;试论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7 李磊;黄菊辉;;构建党员学习共同体 促党支部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8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9 ;教育与社会、自然生态理念的重大变迁——兼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与未来教育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之异同[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树春;;县域内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研训一体化模式的研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省芜湖师范附属小学 陈红梅;如何构建阅读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记者 徐宜军;组建学习共同体,我的学习我做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闫晓天 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学习共同体 提高教学质量[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马云鹏;学习共同体如何让教师留恋[N];中国教育报;2013年

5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郭静;构建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N];江苏教育报;2013年

6 记者 朱振岳;两千社区学习共同体遍布杭州[N];中国教育报;2013年

7 金海航教育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万明钢 教授;建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王艳玲;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简作军;建设校长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波;学习共同体学校的管理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秋丽;信息环境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洁;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3 武俊学;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王黎明;基础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蕾;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包蔼黎;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月红;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互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杨慧玲;新学习共同体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於丰;基于智能手机环境的中学学习共同体创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5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15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f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