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点的有效教学
本文关键词:回归原点的有效教学 出处:《基础教育》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产生以来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对有效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概括来说,有效教学分别经历了适应生存需要的实用性教学阶段,以个人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多元化阶段,以及回归主体并关注个体内心体验的为幸福而教的第三阶段。由于有效教学外在目标的可测量性及短期收益性及有效教学在不断迎合社会、个体智能发展的需要中,使得有效教学在社会本位的影响下,一步步地失落了有效教学的正当性、有效性与自足性,因此,如何找回失落的有效教学值得我们深思。
[Abstract]:Effective teaching is the goal that people have been pursuing since the emergence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effective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ing has experienced practical teaching stages to meet the needs of survival. The multi-stage of teaching mode aiming at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return to the subjec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hird stage of the individual inner experience for happiness. Because of effective teaching external goals measurable and short-term profitability and effective teaching is constantly catering to the society. In the need of individu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effective teach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tandard, step by step lost the legitimacy of effec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elf-sufficiency, so. How to get back the lost effective teaching is worth our thinking.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自有教学活动之日起,人们就对如何高效教学,如何消耗更少的人力物力,如何让学生学的更多等教学问题,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1]然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2 周兴国;;论有效教学的正当性[J];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3 高伟;;教育现象学:理解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4 陈炳辉;试析哈贝马斯的重建性的合法性理论——兼与胡伟同志商榷[J];政治学研究;1998年02期
5 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年06期
6 杜芳芳;;教学实践的基本品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20期
7 胡庆芳;;美国有效教学原则及能力要求的教学论意义探寻[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5期
8 李学书;;“有效教学”的愿景[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11期
9 朱文辉;;遮蔽与澄明:有效教学的生成性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8期
10 小威廉·多尔;余洁;;杜威的智慧[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戴锦初;;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实现优质的有效教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揭章武;;基于公平教育视角解读“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5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杨艳平;;试论有效性教学[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崔伟奇;;论创新教育的“通识”基础——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啸;;教育人学内涵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张广君;;论教学功能的当代取向——兼论当代中国教学文化的应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 刘旭东;;从知识的教育学到实践的教育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4 高伟;“阐释”与“拒绝”:教育的话语权力──生存论教育哲学对教育者的“思”的观照[J];海南师院学报;1998年04期
5 高伟;论现象学引入教育哲学视野之意义[J];海南师院学报;1999年04期
6 崔允o7,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02期
7 许杰;论我国现行教育价值取向与学生的学习负担[J];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8 徐继存;荡涤知性迷雾 重释教学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2期
9 朱文辉;;让生成性教学迈入纵深——基于“伪生成”和“乱生成”的批判[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8期
10 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文汇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继耘;;论个体差异之教学价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梁蓉;;教学反思:有效教学的生长点[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4期
3 杨芳;;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理性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3期
4 唐世纲;;走向有效教学:基于适应与超越的视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5 王铁群;QAIT模式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3年09期
6 孟秀芬;;素质教育中有效教学点滴谈[J];魅力中国;2008年24期
7 陈玲;;试论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8 裴璐;;中国环境下有效教学原理的迁移[J];教书育人;2007年33期
9 陈宏毅;伍海燕;黄燕波;王佑镁;;高校网络化教学及其评价的有效性原则[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7期
10 祝俊风;张依武;;有效教学的根本要义: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寇立栋;;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袁书凤;孙河川;;2009年教育效能学术成果文献综述[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王华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李绍印;;略论能力及其培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施智华;;学习—实践—感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两先”代表、闽清后佳学校副校长薛兴灵在表彰大会上发言[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苏文;吴江教育:在追求“有效教学”中理性行走[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2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张志君;走教学实践结合之路[N];黑龙江日报;2000年
4 吴江市教育局 王剑荣;有效教学:关注师生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5 况晨光;教师苦学生累,,咋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森 赵鑫;校长如何进行有效教学领导[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本报记者 苏军;专家会诊“低效教学”[N];文汇报;2006年
9 吴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有效:教学改革永恒的诉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王家俊;数位美国教育著者来华演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本东;教师教学实践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杰;倾听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伟;教学利益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赵艳红;教学智慧:教师权衡的艺术[D];西南大学;2013年
10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利;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欧启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林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视阈中美国中小学教学实践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玉峰;国际视野中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新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0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4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