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及情绪觉察能力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21:11

  本文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人格特征 情绪觉察 出处:《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Z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及情绪觉察能力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情绪调查问卷以及大五人格问卷,对南京市五所高校的277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发现:(1)大学生总体幸福感高于全国常模;(2)女生的情绪觉察能力显著高于男生;(3)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4)人格五因子中的开放性与觉察他人及觉察总分存在正相关;(5)神经质、宜人性、严谨性、年级、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效果。因此,我们要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因素,以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emotion percep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tal well-being scale, emotion questionnaire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In this paper, 277 college students in five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ational norm. 2) the emotional awareness ability of femal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3) neuroticism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extroversion, humanity, rigor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4)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penness and perceiving other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perception in the five factors of personality. 5) neuroticism, humanity, preciseness, grade, specialty, whether or not serving as student cadres have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refore, we should consider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前言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1、2]。在这种意义上,决定行为个体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行为个体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心理指标[3]。然而人格和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晓红,韩丰;医学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王松云;汪海彬;李月春;;大学生情绪觉察能力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4 张丽;张爱芸;;浅谈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J];医学与社会;2008年12期

5 刘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申正付;杨秀木;孙雪芹;贺庆功;韩布新;;人格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7 汪海彬;卢家楣;陈宁;;情绪智力的基础:情绪觉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怀文;徐中民;李玉文;;基于幸福生活预期评价黑河流域各地社会发展[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2 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3 谢珍萍;;试析如何在消费中增进幸福[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宋斐;;关于幸福感的再认识[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甘秀英;杨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杨健;李辉;赫云鹏;;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与城市认同的相关研究——以深圳市和昆明市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陈桂兰;;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原因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8 张艳红;胡修银;;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蒋洁;聂衍刚;王晓敏;;青少年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1期

10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磊;潘铁军;;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何玲;张力为;;青少年主客观身体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学俊;;城乡居民的文化取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调查[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5 邱达明;;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适应性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郑新夷;陈辉;;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继兵;自控锻炼对癌症长期生存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任海燕;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幸福感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安春明;吉林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李淑霞;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自我照顾及主观幸福模式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烨;青年员工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董刚;武术参与对普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吴美兰;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丁莹莹;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玮;培训职业人士心理控制源、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俊红;石家庄市失业人员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婷;新疆某医学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张洁尉;;青年恋爱信任、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年03期

3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静静;李春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牛端;黎光明;;家庭环境特征对主观幸福感“调节—缓和”模型的调节效应[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6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宋海燕;;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8 Consoli S.M.;Rolhion S.;Martin C. ;L. Misery;罗素菊;徐波;;低水平情感认知预示银屑病患者对皮肤病学治疗的反应性较好[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04期

9 周末;巢传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4期

10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梦龙,静进,黄娟,许虹,原清涛,冯桂芬,谢钻玲,郭金艳;某医科大学本科生人格特征的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4期

2 盛红宇;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格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崔光成,姚齐和;医学生与师范生人格特征比较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4 刘丁洪,李薇,尹万森,杨彭年,金志平,黄乾照,肖信超,罗启义;男性重刑劳改犯的人格特征及其10年后的变化[J];四川精神卫生;2003年04期

5 黄宁玲,张丽华;小学生学习成绩、某些一般心理能力及人格特征关系的初探[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1期

6 孟祥红,连珂;机动车驾驶员人格特征研究[J];统计研究;2004年06期

7 许晶 ,王俊平 ,杨丽珠;大学生感觉寻求人格特征与脑电诱发电位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8期

8 朱金卫,张锋,李春茂;政治家人格特征与领导行为的研究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胡信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人格特征探析[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10 阿怀红;刘桂兰;韩国玲;刘川;;西宁地区4所大学学生人格特征调查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乐瑜文;王栋;;天津市护士人格特征调查[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陈庆良;陈衍;刘云波;;福利院儿童与普通儿童孤独感和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胡瑜;孔克勤;;寄托儿童与一般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徐玉明;王艳红;侯军;卫丽丽;;警察职业人格特征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淑萍;;大学生和职业青年的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胡阳;范翠英;;大学生成功者人格特征内隐观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耿勇;孔燕;陈利;;戒毒所护士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肖海霞;;律师人格特征与个人偏好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宫火良;赵国祥;;人格与犯罪:对国内罪犯人格特征研究的元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顾凡;文涛;;知识型员工的人格特征与激励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建清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心理研究所;劫持者人格特征分析与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黄敏;眼中别人尽缺点 自身人格有缺陷[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 熊朋迪 张维晨;上网习惯曝出哪些人格特征[N];北京日报;2012年

4 王宗;教师应具备五种人格特征[N];青海日报;2001年

5 韩文;实现理想自我所具备的人格特征[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董毅然;专家揭秘30位中国领袖人格特征[N];北京科技报;2005年

7 记者 李玉花 通讯员 海慧芝;孩子的人格特征一查便知[N];健康报;2001年

8 吴悦;升职途中巧加润滑剂[N];中国经营报;2005年

9 刘爱吉 许兴荣;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胡东芳;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艳红;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姬鸣;任务优先及中断[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保锋;技校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9年

2 刘喜文;军校护理专业学生与临床护士人格特征及其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邹赐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艳萍;蒙汉高中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关系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卫丹;高知女性双性化人格特征与择偶偏好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曾灵秀;员工人格特征对主管承诺的影响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继舜;永宁摩梭与汉族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金磊;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人格特征及其修复后满意度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9 李文;基于人格特征的知识共享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胡立英;企业员工工作价值观、人格特征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5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45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