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从神话到历史:教育中未曾发生的“哥白尼革命”

发布时间:2018-01-20 02:55

  本文关键词: 卢梭 哥白尼革命 儿童观 儿童中心论 教育史 出处:《教育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卢梭的教育思想常被教育史学界誉为教育重心从成人转向儿童的重大转折,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由此形成了流传百年的美丽"神话"。借鉴儿童史、社会史等学科研究成果,从儿童服饰、儿童艺术、成年人对儿童的态度和对儿童教育的关注等来看,14—18世纪欧洲社会在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念发生的重大变化,说明欧洲近代儿童观变迁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并非是卢梭的先知先觉。从卢梭教育思想对18—19世纪欧洲教育的影响来看,教育史上这一所谓的"哥白尼革命",不过是一场因崇拜卢梭而虚构的"革命"。虽然卢梭曾对西方教育的历史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人为夸大这种影响并无助于科学的历史认识。
[Abstract]:Rousseau's educational thought is often regarded as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educational center from adult to child by educational history, which is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thus forming the beautiful "myth" spread for a hundred years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history of children. Social history and other disciplines of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children's clothing, children's art, adults' attitude towards children and attention to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concept of children and children's education in European society in the 14-18 century show that the changes of modern European views on children have profound historical basis. It is not Rousseau's foresight.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of Rousseau's educational thought on European education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y, this so-called "Copernican Revolution"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s called "Copernican Revolution". Although Rousseau onc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western education, it was not helpful to the scientific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to exaggerate the influence artificiall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教育史学界乃至教育学界,一直流传着一个神话,并被不同时期的人们反复传诵。这个神话将卢梭比作解放儿童的天使,看作是扭转教育乾坤的天神,并认为卢梭曾发动了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历史进程的重大革命,这场革命通常被誉为“哥白尼革命”,卢梭则因此被赞为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尔根·厄尔克斯;徐守磊;;卢梭与“现代教育”意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2 赵义良;;如何理解卢梭实现的“教育上的哥白尼革命”——政治维度下对卢梭教育思想的一种阐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杨光富;重温卢梭:教育史上的“哥白尼”[J];上海教育;2005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凤玉;衡菲菲;;塔潘与吉尔曼大学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郭颖;;道德智慧教育与人生幸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单中惠;勾月;;近代欧洲绅士教育简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单中惠;;君主之鉴派与君主教育理论的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龙文祥;龙陶陶;;Quiz game:数字化学习评价方式的新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吴顺安;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汪明明;丁磊;张新喜;;提升给水排水管网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10 冯雯;;浅析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历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岩;;媒介形态发展与媒介认识思想之变迁[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龙小伟;;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贫困”难题及其破解——以高校研究生智力支农扶农为例的探讨[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3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陆志远;;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传德;;夸美纽斯及其《母育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吕洪波;郑金洲;;洛克并非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黎明;;试论斯宾塞的兴趣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思哲;叙事学视野下的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守培;《中华武术》杂志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巩淑丽;辽宁省城市家庭和谐发展的体育实现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郝彦君;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演丽;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9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艳;20世纪90年代国外高校女性教职工状况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炳宏;;学习“模式”岂能剑走偏锋?[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年03期

2 刘良华;;“身体教育学”的沦陷与复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贾炳宏;;学习模式岂能剑走偏锋[J];山东教育;2008年1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46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46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