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对“钱学森之问”的进一步追问

发布时间:2018-01-23 20:15

  本文关键词: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 钱学森之问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关于"钱学森之问",我曾对其提出质疑,并形成《教育界不宜将"钱学森之问"作为谈问题的逻辑起点》一文刊登在《吉林教育学刊》2014年1期上。我在文中谈道:"曾经多次想建议我们的教育界同仁不再将‘钱学森之问’作为谈问题的逻辑起点,因为我一直怀疑‘钱学森之问’的真伪。我的本科是清华核物理专业,属于尖端科学范畴,这种学缘也使得我的人脉关系与钱学森先生有很多联系。无论是从公开的正式渠道得来
[Abstract]:On the question of Qian Xuesen, I have questioned it. And it was formed that "Qian Xuesen's ques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discussing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in the first issue of the Jilin Education Journal on 2014. I said in this article: " Many times I would like to suggest that our education colleagues no longer regard 'Qian Xuesen's question'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discussing problems. Because I have always suspected that 'Qian Xuesen's question' is true. My undergraduate degree is Tsinghua nuclear physics, belongs to the cutting-edge science category. This kind of academic relationship also makes my connections with Mr. Qian Xuesen many. Whether it comes from an open and formal channel,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关于“钱学森之问”,我曾对其提出质疑,并形成《教育界不宜将“钱学森之问”作为谈问题的逻辑起点》一文刊登在《吉林教育学刊》2014年1期上。我在文中谈道:“曾经多次想建议我们的教育界同仁不再将‘钱学森之问’作为谈问题的逻辑起点,因为我一直怀疑‘钱学森之问’的真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向峰;;阳信县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J];教育与职业;2000年04期

2 钟秉林;认真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 切实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00年06期

3 苑来学,于学勤;面向21世纪高等农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北京高等教育;2000年11期

4 霍向峰;阳信县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J];职教论坛;2000年03期

5 吴汝玲;中专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J];职教论坛;2000年09期

6 王春喜,程远;由“两E之争”谈高校人才培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钱立群,周春丽;试论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J];教育探索;2000年10期

8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9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10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辉;;“应用创新型”测绘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2 谷溪;;高职院校实施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翟洪江;孙立群;黄恩东;于广建;;东北农业大学“三型”人才培养的尝试[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胡玉转;王杨;刘世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与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宋志生;时锦雯;;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智林;人才培养方案应符合现代教育规律[N];陕西日报;2004年

2 张建宏;高职人才培养新思路[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简文;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之道[N];光明日报;2006年

4 伊继东;高校人才培养需凸显应用取向[N];光明日报;2007年

5 记者 卢彬彬 实习生 梁玉婷;加强人才培养 推进新农村建设[N];广西日报;2006年

6 郭召利;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之举[N];济宁日报;2007年

7 袁志华;商学院不能重科研轻人才培养[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 夏鲁惠;独立学院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吉振办邋文轩;人才培养支撑吉林振兴[N];吉林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苏军邋通讯员 焦苇;上海12项措施加强创新人才培养[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璐璐;我国应用性理科人才培养与素质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蔡丽;高校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8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包寒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8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58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