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如何有效设计高质量的MOOCs——基于认知目标分类和交互分析框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24 09:02

  本文关键词: MOOCs 实践形式 认知目标分类 教学交互 有效设计 出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MOOCs的发展经历了从2012年的狂热支持,到2013年的反对声日益高涨的急速转变之后,如何有效设计高质量的MOOCs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学目标与教学交互是网络课程设计的两大关键。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以及穆尔的教学交互分析框架对现有三种MOOCs实践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以内容传递为主的MOOCs(xMOOCs)把认知行为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强调知识的传递,注重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处于认知目标分类底层;以任务完成为主的MOOCs(sMOOCs)混合了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做中学,重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互,处于认知目标分类的中间层;以网络建立为主的MOOCs(cMOOCs)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和内容的交互是学习发生的基础,学生和学生的交互是学习发生的关键,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是学习发生的保障,处于认知目标分类的最上层。三类MOOCs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在MOOCs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打破这些MOOCs分类之间的界限,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持目标、内容、方法的一致和最佳匹配。我国在设计和开发MOOCs的过程中,还需要思考如何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已有成果,如何开放学习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自身特色,吸引学习者的可持续、大规模参与。
[Abstract]:MOOCs's growth has been followed by a rapid shift from fanatical support in 2012 to rising opposition in 2013. How to effectively design high-quality MOO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eaching goal and teaching interaction are the two key points in Web-based curriculum design. Classification of cognitive goals based on Bloom and Mu. In the framework of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 analys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hree practical forms of MOOCs and finds out the following:. MOOCs-based content delivery. XMOOCstakes cognitive behaviorism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Emphasis on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content, at the bottom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gnitive goals; The task-oriented MOOCs combines cognitive an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ies, emphasizing learning by do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middle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gnitive goal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Unicentialism, it emphasizes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content is the basis of learning,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is the key to lear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s the guarantee of learning and is at the top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gnitive goals. Each of the three types of MOOCs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MOOC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we need to break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se MOOCs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hoose the bes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keep the goal,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MOOCs, we also need to consider how to make use of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s and how to ope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ttract learners sustainable, large-scale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MOOCs的发展经历了从2012年的狂热支持,到2013年的反对声日益高涨的急速转变。对MOOCs的反对,促进了MOOCs发展中泡沫的挤压,也导致大家开始关注如何有效设计和运行高质量的MOOCs问题。根据丽萨·默·莱恩的分类,现有的MOOCs包含三种实践形式:以内容传递为主的MOOCs(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咏荷;托马斯·希·里夫斯;王志军;;网络学习中的有意义交互: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01期

2 屈林岩;;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学习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约翰·巴格利;陈丽;年智英;;反思MOOC热潮[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4 丁莹;杨开城;;教学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9期

5 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6 特里·安德森;王志军;;希望/冒险: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与开放远程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1期

7 王志军;陈丽;郑勤华;;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问尹;陈顺平;尹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陈哲;;在情境中感受美,分享美——诗歌类旅游文学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3 柴娇;张力;;学习理论研究进展与不同性质运动技能的学习原理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古丽娜·玉素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自主创新学习[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2期

5 肖雄;;学习型社会学习能力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1年24期

6 袁中;刘志玮;;把握任职教育规律 推进教学模式转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1期

7 张晓炎;;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4期

8 徐春明;周方明;;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师的创新素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9 贾巍;杨晓宏;;教师远程学习适应性的内涵与构成要素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10 李大力;杨成丽;;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江澜;马维骐;;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娄素华;吴耀武;尹项根;罗毅;;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电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翁朱华;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吴俊;“场域—惯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实践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明颖;移动学习对象元数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郭昌骅;基于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斓;江苏农村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现状与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熊f桃,

本文编号:1459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59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6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