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焦虑的关系: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发布时间:2018-03-03 22:32

  本文选题:内外向 切入点:神经质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41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内外向、神经质)与焦虑的关系,以及成熟的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是否独生子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神经质、内外向、成熟的应对方式和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的成熟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与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内外向与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是否独生子女对人格特质(内外向、神经质)、成熟应对方式和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了调节作用。
[Abstract]:Using 418 college students as subj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inward and outward, neuroticism) and anxiety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mature coping style and whether the only child is the only child in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neuroticism,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mature coping style and anxiety; The mature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plays a part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anxiety, and between extroversion and anxiety; whether the only child has personality traits (introversion, extroversion, introversion, extroversion, extroversion, extroversion, extrover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mature coping style and anxiety plays a regulating role.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蔚;高中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1期

2 辛自强;辛素飞;张梅;;1993至2009年大学生焦虑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6期

3 吴艳;温忠麟;;结构方程建模中的题目打包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4 陈川,陈勃,黄文英,余琳;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比较[J];新余高专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营;;1999-2011年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才智;2013年15期

2 冯薇;;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协同模式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3年14期

3 文敏;甘怡群;蒋海飞;杜婉婉;杨向荣;陈怡廷;郑晶晶;龚新玲;;成就动机与学业倦怠、学业投入:未来取向应对的纵向中介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王俊有;李巧灵;田艳辉;王明辉;赵国祥;;初中校园文化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1期

5 周鹏;;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2002年05期

7 赵丽丽;赵蕊;;浅析高校的做人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彭萍;姚树桥;刘伟伟;;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马先明;桑运川;崔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振红;苏便苓;李拥军;;高考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洪雁;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越轨行为的分类框架及效能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田学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许欣;父母—儿童运动参与的知信行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王明忠;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建人;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视角下的工作价值观[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化小峰;农林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林莎;成都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柴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新馨;心理应激与应对[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文静;中学生家庭责任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占玉珍;江西高等院校体育专科生应对方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宝佳;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与压力反应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叶向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菲;监内服刑人员亲社会倾向培育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勇明;;新时期大学新生焦虑心理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唐宏,刘善玖,李小波,钟文贵;大学生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辛自强;池丽萍;;横断历史研究:以元分析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赵丽琴;焦虑及其应对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林榕发;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对策[J];南平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6 杨建义;大学生生存质量调查[J];青年研究;2000年08期

7 盖乃诚;焦虑的认知因素研究概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楼玮群,齐铱;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2期

9 范存仁,,万传文,林国彬,荆其诚;西安市小学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品质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4年02期

10 万传文,范存仁,林国彬;五岁至七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某些个性特征的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黎伟;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礼海波;仵凤清;;人格的阴暗面特质与竞聘上岗[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2 顾永安,孙素芹;不同学历学生心理状况的比较研究及教育建议[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6期

3 陈少华;人格特质与认知操作关系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4期

4 吴志霞;姜乾金;钱丽菊;任伟荣;冯锐;;负性自动思维与人格特质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1期

5 张萌;张积家;;人格特质的六因素结构模型[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6 原献学;李建升;;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适应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6年03期

7 顼红雨;胡文东;文治洪;;退伍军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质[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8 陈少华;郑雪;;智力分化的人格特质假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薛洪涛;杨璐;杜天骄;周伟;;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研究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10 郭蓓;;心灵指引——一个心理教研员的感悟[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望舒;;西安市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王宇中;;以目标人群为描述对象的人格特质词汇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邓晶;钱铭怡;;咨询师人格特质对双重关系伦理困境认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余微微;周颖;柯晓燕;邓慧华;陆祖宏;;育儿压力与人格特质对母亲抑郁情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吕昀;蒋艳菊;;感觉寻求研究述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胡佳磊;;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静;张会丽;;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工作价值观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辛雅丽;;大学生的防御方式与人格特质的关系[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赵阿勐;刘宣文;;不同人格特质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芹;;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彭凯平;主观幸福也有现实意义[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孙彦 殷晓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幸福心理魔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童光来;中国人人格界定六维说[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亚周;“压力年代”的心理调适[N];中国妇女报;2001年

7 张峻芳;男人让压力随风去[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侯玉波 肖震宇;CEO《无间道》:减压管理从何入手?[N];财经时报;2004年

9 霍涌泉 段海军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蓓;妈妈沙龙:给亲子一次重新认知的机会[N];中国妇女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俪珊;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人格特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5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顾艳;Go/Nogo任务下“冷”、“热”执行功能对数字、名词材料的抑制加工[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英;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特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T淋巴细胞亚群及IgG、IgA、IgM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祖娴;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3 王华;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芹;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庆童;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统永;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外语焦虑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瑛;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侯春娜;情绪社会化过程中的适应技能与人格特质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9 邹颖佳;不同人格特质、认知方式对图形推理水平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仲敏;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人格特质、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63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563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