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美国工业化初期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8-03-22 09:44

  本文选题:美国 切入点:工业化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世纪是美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加速变化的时期,国家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以霍拉斯·曼为代表的学校教育改革者,于19世纪30—60年代在东北部发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学校改革运动——公共学校运动。公共学校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公立学校制度的前身,并且是19世纪大多数时间里绝大多数美国人受到的全部正规教育,所以公共学校的道德教育也成为了这一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代表。
[Abstract]:The 19th century was a period of accelerating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ountry was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In the 1930s and 1960s, the first major school reform movement in American history was launched in the Northeast, the public school movement. Public schools are considered the precursors of the modern public school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or most of the 19th century, most Americans received all the formal education, s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ublic schools beca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this period.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莹;试析资本主义精神及自我否定——读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邢利娜;;《萨勒姆的女巫》的原型解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范丽娟;;文化现代化: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着力点[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4 何泌章;;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新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蔡东丽;谢加书;;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6 侯晶晶;《推销员之死》一剧魅力探幽——对人性的深切关注[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单飞跃;肖顺武;;市场极端主义的经济法矫正研究——基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功能互补的视角[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8 郭立珍;;20世纪初期美国消费文化转型考察[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9 李骅;;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述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唐帼丽;孔宪彬;;数字和信息社会物质技术与思想的关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纳古私营经济[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敏;;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4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程修远;;论全球化浪潮下的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文东;;论高科技与人类生存的双重向度——生存论视域中的高科技问题探讨[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温克勤;;说“敬畏”[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8 樊清;;农业主导县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角色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波;;政府发展:脉络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韩升;;公共管理的伦理维度探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旭峰;危机与创伤[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庆锋;《管子》经济伦理思想与现代经济伦理之建构[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蓉;从三鹿事件透视企业家的道德血液[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邬丽丽;休闲研究的社会学范式[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海文;林登·约翰逊政府国内改革再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仇文玲;我国当代企业经营道德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正林;论章太炎的三重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钦;从认知到行动——读袁振国《当代教育学》道德之篇章有感[J];江西教育;2005年18期

2 徐孝先;;道德教育的审美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3 白荣欣,,刘保宏;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关系探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2期

4 仇龙河;道德教育要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5 李太平;可持续发展与道德教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杨玉宝;论传统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崔景贵;分化·冲突·整合——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J];教育导刊;2001年23期

8 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J];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01期

9 罗箭华,黄孟珍;道德教育应以“中间层次”人群作为切入点[J];理论观察;2002年04期

10 陆勤毅;把学校建成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J];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陈燕文;;从假日学校到暑期学校——1894-1915美国纽约市暑期教育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道德教育需要精耕细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解艳华;朱小蔓:至情至性投入情感道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唐棠;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N];广西日报;2004年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杨眉;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记者  毛新;教育青少年学会做人[N];黄石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桂青;道德教育“变脸”[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张宏玉邋记者 初霞;以传统文化塑造师生品德[N];哈尔滨日报;2007年

10 ;开展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N];人民公安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昌汉;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尚靖君;学校道德教育生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5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9 崔欣

本文编号:1648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48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