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对校企协同创新作用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校企合作 切入点:协同创新 出处:《技术经济》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1991—2010年中国创新活动的数据,以校企联合申请专利数表征校企协同创新产出,以政府支持力度、产业结构特征、人力资本条件和市场制度4个间接指标反映创新环境,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创新环境对校企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新环境的4个要素对校企协同创新产出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总体来看,校企协同创新能力受外界创新环境要素的影响,国家创新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校企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ese innovation activities from 1991 to 2010,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utpu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of joint patent applications b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s reflected by four indirect indicators: government support,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human capital conditions and market system.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elements of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utput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general, the four elements of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utput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general, the four elements of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utput. The ability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influenced by the elements of extern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需交互情境下提前期可控的供应链优化”(70872047)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顾客参与、团队学习和技术创新绩效:一项基于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12YJC630299)
【分类号】:G52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庞文;韩笑;;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2 王文亮;刘岩;;校企合作创新网络运行机制调查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3 章立军;;创新环境、创新能力及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际数据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06年11期
4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年08期
5 戴淑芬;张亦楠;于婧;;我国区域创新环境省际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2年08期
6 刘炜;樊霞;吴进;;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姝霖;;高等学校如何推动协同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8期
2 刘芹;吕郑超;何彬斌;;效率、激励和竞争: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9期
3 李承宏;罗培元;吴玉洁;;基于耦合模型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运行系统的理论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10期
4 陈四辉;;湛江重大项目产业链建设与科技中介运行模式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年12期
5 刘合群;柴培;;基于协同创新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路径选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6 吴玉鸣;田斌;;高校知识溢出、产学R&D合作与工业企业创新产出的GWR分析[J];桂海论丛;2014年01期
7 于志伟;;海洋生物医药业技术链与产业链融合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2期
8 史小飞;刘通;倪煜佳;;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下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计量分析——基于2007-2012年数据[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9 陈明;郑旭;时晓辉;杜萍;;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9期
10 高翠娟;王艳秋;尹志红;;基于Shapley值法的高校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研究[J];北方经贸;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路春婷;张春博;丁X;;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林学军;郑慧娟;李媛媛;;大学与产业集群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王文亮;郭丁;肖美丹;吴静;;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要素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4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陈娟;李建清;;从2006-2012年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看我国高校技术转移能力的提升[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5:创新与创业(Ⅱ)[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飞;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欧雪银;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司云波;面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校企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曾晓丽;加拿大ICT创新网网网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曾晓丽;加拿大ICT创新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邹波;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芦亮;校企知识转移的机制与效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闵锐;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宋东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网络结构及其运行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10 李小丽;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圆圆;创新环境、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绩效[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乐军;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陈雷;中国省际间研发活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杨晔;地方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程维;基于环境因素的吉林省中小企业创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黄文植;校企知识转移的效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7 刘春燕;美国高等教育区域经济服务的实现途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丹;体验深度对“企业—顾客”导向型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晓乐;中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金天皓;转移渠道对创业导向大学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华;我国大学与跨国公司R&D机构合作的战略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余泳泽;;政府支持、制度环境、FDI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3 贾亚男;关于区域创新环境的理论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1期
4 杨晨;马卉;;高校科技园孵化器相关主体利益机制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梁权森;彭新一;;基于DEA方法的研究型大学办学效益评价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张军涛;陈蕾;;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创新系统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7 薛澜,沈群红,王书贵;全球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布局──基于跨国公司在华独立研发机构 行业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8 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年10期
9 李长江,徐静,苏繁;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及实现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年02期
10 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彭德倩 徐敏;[N];解放日报;2009年
2 同济大学 张玉臣;[N];科技日报;2011年
3 北京大学教授、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校长 夏文斌;[N];中国教育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易成栋;区域创新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宋莉;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机制[J];中国冶金教育;1998年04期
2 郭美英;试论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校企合作 共同发展[J];学会;2000年07期
4 邵秋萍,刘标;从教育与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J];安徽科技;2003年03期
5 李泽军;企业投资教育:功利还是公益?[J];上海教育;2003年22期
6 黄新茂;校企合作天地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07期
7 苗秀方;坚持“双元制”模式 实行校企合作 积极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07期
8 吴文华;校企合作的利益与障碍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加强校企合作 提高就业质量[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黄方遒;校企合作共建民航特色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旭;陈群辉;;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支芬;刘在云;田建敏;;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初步探索[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3 杨聚庆;姬生;;高职教育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齐现伟;辛全仓;杨辉;董林;张云健;;基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校企合作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5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孙建辉;;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解鹏;邬雨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汉卿;程洪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9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秦立春;胡红卫;;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褚宁;上海校企合作“升级”[N];解放日报;2003年
2 ;借助校企合作 构筑创新服务体系[N];经济视点报;2009年
3 记者 孙蕾;宁职院与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N];宁波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时晓玲;校企合作的“宝安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撰稿人 廖小春;校企合作结硕果 产学结合育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赵s,
本文编号:1650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5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