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试析电化教育及其在我国近代兴起的外缘内因

发布时间:2018-03-28 15:48

  本文选题:近代中国 切入点:电化教育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03期


【摘要】:电化教育借助反映近代科技发展成果的媒介技术来推助教育发展,被称为教育领域的第四次革命。在中国近代的诞生与破土,既与工业革命后知识转化、新媒介生成的催发等外缘影响有关,也因于我国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驱动及其时相关思潮之影响。剖析电化教育在我国近代兴起的缘由,以期为当代的信息技术有效融汇教育领域,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Abstract]:Audio-visual education has been called the fourth revolu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y means of media technology, which reflects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the birth and breaking of the earth has transformed knowledge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causes of the emergence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external influence of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which is also due to the internal dr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tself in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ed trends of thought at the time.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34;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德泉;;电影初到上海考[J];电影艺术;2007年03期

2 余子侠;;综论教育交流与中华文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童兵;;休闲消费与媒介功能的调适——兼议后工业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姚远;;中国科技期刊源流与历史分期[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5 赵毅;;信息化与学术期刊编辑的“把关”行为[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6 殷晓蓉;;网络传播与中国传播学面临的三大难题[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7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8 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9 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仇学英;;农民发展创新的传播原动力——贵阳市乌当区用科技文化传播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实现农户和农村社区变迁的分析框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阳;电视体育谈话节目《体育评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留美记录[J];教育;2005年01期

2 涂雪峰;;陶行知以交通促教育的思想[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01期

3 谭德兴;;论近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儒学之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陈家顺;;导入和整合:康德教育哲学思想在近代中国[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5期

5 吴洪成;;试论近代中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周茂江;李丽华;;近代中国教育视导制度之沿革及研究述略[J];求索;2007年11期

7 陈福祥;;近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及其对现代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肖朗;;裴斯泰洛齐在近代中国——以其教育著作和思想的译介为中心的考察[J];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9 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J];固原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10 曹天忠;民族中心教育与三民主义教育[J];学术研究;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家鼎;;李端h虢泄逃齕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单中惠;;杜威教育思想与近代中国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黄利群;;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王伦信;;论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在近代中国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任仲煌;;求真知育真人爱满天下[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肖忠生;;论严复与中国近代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9 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郎群秀;;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为真 刘金玉;研究院起名叫“光启”[N];深圳商报;2010年

2 叶隽;教育;在“民族-国家形成”的视野中[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单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国(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单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国(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黄晓东;容闳科教思想及实践述评[N];光明日报;2006年

6 苗田;教师遭遇池鱼之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郝锦花;从新学教育看20世纪初叶乡村现代化道路的特点[N];光明日报;2004年

8 柴昕邋曹俊芝;让学习不再那么难[N];淄博日报;2007年

9 杜薇;黄孟复:教育投资一本万利[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10 陈杰 卜瑜 邓柱峰;国家竞争在“民智”而非“腕力”[N];广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3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研;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的社会教育[D];四川大学;2007年

5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铁铭;曾国藩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徐宁;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1850-1931)[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金霞;近代湖北留学教育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韵;王韬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3 庄雅玲;近代中国对“人”的探索与教育目标近代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袁媛;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双阳;严复课程思想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新颖;清末与民国时期留学教育政策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郭秀艳;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胡发群;近代杭州教会学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严忠德;严复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程平生;清代京师八旗官学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6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76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