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文本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8 20:23

  本文选题: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切入点:文本分析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7期


【摘要】:从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变迁,在政策效果上,表现出由不稳定向稳定、由数量不足到数量保证、由低素质向高素质追求的特征;在政策价值取向上,体现了政策由工具价值为主向关注教育本体价值转变的特征;在政策倾向上,体现了教育从"城乡二元社会"的"城市优先"向公共服务社会的教育公平转变的特征;在政策客体上,表现出教师个体由被动的统包统分一元化就业到自主择业、自愿招募多元化就业的特征。
[Abstract]:It can be seen from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rural teacher supplementary policy in China that the change of rural teacher supplementary policy in our country shows from instability to stability, from insufficient quantity to quantity guarantee in the policy eff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rsuing from low quality to high quality; in the policy value orientation, it reflects the change of policy from tool value to concern education ontology value; in the policy tendency, It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from "urban priority" to "urban priority" to the educational fairness of public service society, and on the policy object, it shows that the individual teacher has changed from passive monopolization and unified employment to self-employ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ary recruitment for diversified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3年山西省软科学项目《新时期山西省贫困县农村教师补充与稳定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041064-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及其实现状况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涂端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5期

2 阮成武;李子华;;新中国农村教师培养制度:历史、现状与未来[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葵芬;邰鹭明;;近五年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赵萍;;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的方法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3 刘佳;;教育政策传导系统的运行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4 朱启臻;田牧野;;从代课教师到“新代课”教师:对于农村教师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5 任娟;袁顶国;;集成式模块课程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35期

6 程建荣;白中军;;百年中师教育特色问题摭探[J];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7 李红惠;;高校办学自主权政策的文本考察与趋势[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12期

8 张健龙;赵利曼;;从特岗计划解读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9期

9 马永全;;近30年来我国农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育导刊;2013年12期

10 郄芳;;教育质量政策的设计与思考——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成志芬;张宝秀;;地方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的“地方”和“地方性”视角[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代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韩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廖辉;学校课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张衡;集体行动与秩序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勇;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正霞;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文本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宋军乐;对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改革决策过程的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4 刘邵岚;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青霞;试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海南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D];海南大学;2010年

6 衡旭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伟娜;近三十年来高校招生政策的价值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8 徐燕敏;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汶承;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的财税政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周伟;学生适应视角看民族教育政策跨文化执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斌贤;;论高等师范院校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 本刊编辑部;;200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党支部书记 管培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艳;;5W2H创新备课技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孙燕;;我国教育政策变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年04期

3 王晓莉;卢乃桂;;期望中的教师专业性: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4 涂端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5期

5 邵泽斌;张乐天;;从意识形态到公共精神——对新中国60年义务教育治理方式的政策考察[J];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6 罗娟;康丽颖;;中国校外教育政策三十年变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孔养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迁中的政策失真与政策制衡[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古翠凤;;民办基础教育政策变迁路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9 濮岚澜;;我国学生贷款政策变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9期

10 林小英;;中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策略空间:一个对政策变迁的解释框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箭;;教育历史研究的新范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刘潇肖;寇_g;;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污名探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北师大天津附中 张鉴;让思维“活”起来[N];天津日报;2006年

2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价中心 高凌飚;教材多样化正确且可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陈珏;语文教育的责任:挽回人变成螺丝钉的局面[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敏;从学校内的“失败”到学校外的“成名”[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婧;奥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彭蓉蓉;教科书之科学教育因素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红梅;我国学校德育制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靖;中美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应用差异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宁雯;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价值结构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7 李亚东;义务教育择校治理政策的文本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8 汪波;教科书之德育要素及传承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石艳;信息技术课程的诞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鲁小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责任主体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7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77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