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次高强度教科书控制
本文选题:民国 切入点:党化教育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意识形态迅速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中的重要举措是强势推行党化教育、强势控制教科书。而极端的教科书控制突出表现在严格审定其他教科书,取消公民教科书,直接编撰强意识形态教科书,包括三民主义教科书以及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又昙花一现的党义教科书。自此,中国教科书的发展告别黄金时期,走入并构成了民国教科书意识形态最强控制的一个时期。这一教科书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再次提醒我们要深入研究并高度重视教科书的教诲功能,要充分认识党义教科书的教训,平衡教科书教诲性和启蒙性的关系,理性认识和对待民国教育与教科书。
[Abstract]: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n 1927, the ideology of the Kuomintang was rapidly strengthened to the point where it could not be added to it.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was to vigorously promote party-oriented education. The extreme textbook control is manifested in the strict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other textbooks, the abolition of citizen textbooks, and the direct compilation of strong ideology textbooks. Including the textbooks on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s well as the party textbooks that have never come before and never came before in history. Since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xtbooks has bid farewell to the golden period. This particular historical stage of textbook development reminds us once again that we should study an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function of textbooks.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lessons of the Party's textbooks,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ructive and enlightening nature of textbooks, and rationally understand and treat the education and textbook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科规划国家一般项目“百年中国教科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基础作用研究”[BAA120011]
【分类号】:G4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慧峰;简述人权运动时期的胡适思想[J];民国档案;1996年02期
2 熊秋良;从政治动员的角度看国民党改组后的“党化教育”[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石鸥;石玉;;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学梅;;大陆与香港地理教材选用的比较研究[J];地理教学;2012年20期
2 周红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07期
3 孙智昌;;教科书的本质:教学活动文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0期
4 石鸥;刘学利;;教科书文本内容的构成[J];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永广;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晓飞;国民党的民众动员政策及其转变(1924-1927)[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玉双;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机构研究(1927-1938)[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华女;多维视野下的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监控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颖;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栗蕊蕊;社会文化变迁中公民教育的本土演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郑旗;1912-1931年国民党湖南省级党组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蒙;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组织建设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传富;论1929-1931年新月派自由主义政治思想[D];河南大学;2003年
3 李超;人权派的法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4 王彤宇;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仇婷婷;胡适自由主义人权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娟;党化教育、大学自治与人事纠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闫俊明;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思想理论建设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程乐;国民党与五卅纪念(1926-1930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温小平;抗战后期国共两个中国之命运论战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10 陈静;改变与认同: 瑞华浸信会与山东地方社会[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顾彬;张穗子;;略谈波恩学派[J];读书;2006年12期
2 石鸥;李祖祥;;教科书的空无内容与教师的应对[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彦陶;黄兴与民国教育的奠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2 扶风;现代化·现代人与现代教育——评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李华兴;论民国教育史的分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民国教育备忘录[J];21世纪;1998年01期
5 李华兴;民国教育与中国现代化[J];江海学刊;1997年03期
6 董应龙;朱家楷;;浅析抗战前十年的民国教育[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石彦陶;黄兴与民国教育蓝图[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8 薛林荣;;民国教育给我们的借鉴[J];内蒙古教育;2008年05期
9 薛林荣;;民国教育给我们的借鉴[J];教师博览;2008年01期
10 周敏;;民国时期中国教会大学办学特色简析[J];天中学刊;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栾锦红;;孙中山晚年教育改革思想与“党化教育”[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娟;;试评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童子军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张天政;;约翰·史密斯·托平:《中国穆斯林军阀:马鸿逵在宁夏(1933—1949)》述评[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黎琳;;孙中山与民国元年的教育改革[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5 张昀京;;科学在中国普及的历史分期探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石剑峰 整理;这就是民国?[N];东方早报;2011年
2 姜伯静;《民国模范作文》,仅仅是不错而已[N];深圳商报;2011年
3 记者 陈菁霞;学者指出:民国基础教育思想值得学习[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 笑蜀;教育家办学需要最高力量推动[N];南方周末;2010年
5 江苏镇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裴伟;“读书得间”多年不见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任国征;蔡元培如何看待“忠君”“尊孔”“读经”?[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马建强;蔡元培:中小学不办好怎么会有好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蔡可;“语文”之痛的历史映像[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舒展;时代与歌声[N];贵阳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周凡恺 见习记者 丁佳文;跟风出版又现一哄而上[N];天津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延强;抗战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崔恒秀;民国教育部与大学关系之研究(1912-1937)[D];苏州大学;2008年
3 谭凯;批评与重建—熊十力徐复观知识分子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柳轶;国民党对学生运动的控制研究(1919-1949年)[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孔春辉;以师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沈珉;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王言法;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昌善;我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银科;民国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赵云;民国山西教育“模范省”由来探析[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乐乐;《时代公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改革论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峰;民国时期的乡村图书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荣子菡;广东童子军研究1915-1938[D];暨南大学;2005年
5 李自华;融贯中西,,因地制宜:对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点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罗敏;抗日战争前江苏童子军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徐文勇;邹鲁与国立广东大学(1924-1925)[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娟;党化教育、大学自治与人事纠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闵强;抗战时期大后方国民政府“党化教育”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严斌林;1935年武汉防空展览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9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8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