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问题的再认识
本文选题:学生观 切入点:评价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学生观通常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某种理解、认识和评价,是教育者一定的认识立场、视角和评价尺度的反映。学生观对学生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不能离开学生身份的特殊规定,学生观中的"学生"也不应该被泛化为哲学或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教学活动中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在于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条件下,实现因材施教。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tudents usually refers to the understanding, 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 by educators.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cognition standpoint, the angle of view and the scale of evaluation of the educators.Th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he essence of student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pecial rules of student identity, nor should the "students" in the view of students be generalized into people in the sense of philosophy or ethics.In teaching activities, we should not neglect the position and irreplaceable role of teachers while emphasizing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learning.The aim of teacher teaching is to recognize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o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华;;儿童·孩子·学生[J];人民教育;2006年11期
2 丛立新;平等与主导: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J];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王邦虎;;关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高崇;王德海;;新时期农村社区的非正式群体探讨——基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8 王习胜;;国外“道德悖论”研究概要与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10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曼红;教师的课堂情境知识及其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贵仁;人的主体性和价值的哲学本质[J];人文杂志;1988年02期
2 张海赴;试论契约意识在主体建设中的作用[J];学术论坛;1988年05期
3 李盛业;试论师范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4 刘兆宇;教学中师生关系之我见[J];南都学坛;1997年01期
5 赵佩华;系统综合集成法的认识论探讨——主体性和客观性的问题[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7年02期
6 潘一禾;对现代大众主体性的重新描述和思考——从霍布斯《利维坦》的一个基本命题谈起[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7 孙迎光;人有选择的自由吗?[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6期
8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2期
9 蒋建军;知识经济与主体性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高天明;后现代主义与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培养[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庄柏泉;王吉;;探索主体性教学规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罗忠;;数学教学凸现学生主体性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高远;;构建教师校本教研主体性平台,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鲁献慧;;人的主体性和现代人格建构[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1705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70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