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焦虑、归因方式、乐观取向与羞怯的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生 + 羞怯 ; 参考:《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本研究结合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羞怯与社交焦虑、归因方式、乐观取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两个可能影响羞怯对社交焦虑预测的因素: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构建了羞怯、社交焦虑、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四者相互作用的假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揭示了羞怯与归因方式、乐观取向和社交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归因方式与乐观取向在羞怯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双中介作用:一方面羞怯直接影响社交焦虑,另一方面羞怯通过影响归因方式影响乐观取向,进而影响社交焦虑。
[Abstract]: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social anxiety, attribution style and optimistic orientation.Two possible factors influencing shyness on the prediction of social anxiety are put forward: attribution style and optimistic orientation. The hypothetical model of the interaction of shyness, social anxiety, attribution style and optimistic orientation is constructed, and the model is tested.The study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attribution style, optimistic orientation and social anxiety. It is found that attribution style and optimistic orientation play a dual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social anxiety: on the one hand, shyness directly affects social anxiety.On the other hand, shyness affects optimism and social anxiety by influencing attribution.
【作者单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8JAXLX00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8D38)经费资助
【分类号】:G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东波;郑晓宁;黄铎;毕重增;;大学生自信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2 宋斐;;大学生体貌自尊、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许怀祥;李建伟;薄世杰;王飞;;艺术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4 王相英;;体育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情感平衡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8期
5 杜宇;孙丽丽;;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6期
6 卢志铭;王国强;;网络成瘾青少年归因方式与非适应性认知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7 谭春生;郑淑荣;;归因方式与自尊的焦虑情绪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8 郝丙辉;吴家荣;;东北高校学生归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学理论;2011年22期
9 张明贺;;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归因方式研究[J];学理论;2011年24期
10 马兵兵;陈朝阳;;不同毕业取向大学生职业归因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比较[J];校园心理;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苏梅;王晓钧;宋金常;;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文忠;邱炳武;施建农;林森;赵钰琳;;中学生抑郁与归因方式及家庭关系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陈润龙;温忠麟;;人格对警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袁彦;杨玲;;中学生归因方式、自尊与内疚的关系——多元文化背景下甘肃省中学生道德情感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姚琦;赖凯声;乐国安;;内隐理论和归因方式对信任修复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国瑞;;大学生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朝阳;雷黄蓉;;中学学习不良学生的干预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许箐;;高中生归因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付立菲;;中学生习惯性归因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刘琦;孙燕;贺婧;刘晓颖;;危机事件后个体户个性、归因方式对社会支持影响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静;枪击事件的心理分析[N];健康报;2007年
2 高桂英;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N];甘肃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玲;专科师范生就业压力、归因方式与焦虑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王可晖;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聪;抑郁症患者归因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兴通;教育虚拟社区中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归因方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纯;抑郁的无望感/自尊理论与归因训练在大学生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慧杰;大学生归因方式、自尊与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郝丙辉;东北地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聂晓飞;大学生归因方式、焦虑水平及其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袁莉敏;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47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74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