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支点——利益集团与教育政策的协调
本文选题:和谐社会 + 教育和谐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6期
【摘要】:建设和谐社会,教育和谐是其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政策是实现教育和谐的有效工具,而利益集团对教育政策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协调利益集团和教育政策的关系,发挥利益集团的积极作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Abstract]: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education harmony is an organic part of it.Educational policy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realize educational harmony, and interest groups will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oper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It is the key to realize social harmony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groups and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幼师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谐语境下的利益集团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07CZZ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1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铁明;王志泽;;教育利益国民化:在和谐社会中重构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新取向[J];教育导刊;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波;;教育政策学视野下的中小学乱收费现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2 李孔珍;洪成文;;教育政策模型的比较研究——政策主体和政策环境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刘桂玲;杨晓明;;影响教育政策议程建立的因素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鲍昭;;新时期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刍议[J];成功(教育);2009年07期
5 贵志祥;熊楚才;王飞;;高校教师培育政策研究的现状与建议[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雷蕾;;中国高考加分政策退出机制的思考[J];大学(学术版);2010年12期
7 陈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费出国留学政策分析[J];大学(学术版);2012年04期
8 常青;杨颖秀;;协调性:教育政策执行不可忽略的属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9 万金店;;关于高校校规制定程序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10 周湘林;;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有效性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原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华安;理性的选择:独立学院制度运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凡;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延军;中国—东盟跨境教育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赣萍;我国中小学生“减负”政策的限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王忠元;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省级统筹”投入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腾达;关于教师参与教育政策决策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峗;教育政策评价分析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反思[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学森;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政策的内容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法敏;“两为主”政策对公办学校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汪小瑜;农村地区中小学安全管理政策失真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乔卫丽;关于教育政策学科名称歧义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铁明;王志泽;;中国教育利益体制化格局及其社会根源和危害——兼对我国公共教育政策本质的反思[J];教育导刊;2006年09期
2 张铁明;论中国教育需求趋势与巨大市场空间[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1期
3 刘复兴;教育政策的四重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4 范先佐;构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5 张铁明;关注阻碍民办教育发展的新倾向——兼谈教育利益国家化是民办教育新制度安排中最核心的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镜人;;战后影响西德教育政策的因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谈松华;当前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特征及教育政策的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06期
3 曾天山;教育政策研究刍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4 李江源;教育政策失真原因的综合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5期
5 李海霞;国外多媒体计算机教育政策及措施[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5期
6 肖雪慧;从根本上检讨教育政策——反思1990年代的教育[J];中国改革;2004年12期
7 陈上仁;;教育制度与政策层面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定位[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吴德刚;;关于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罗豫元;;美国双语教育实施失败的因素分析[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10期
10 罗豫元;;美国双语教育实施失败的因素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齐红深;;试析历代教育政策对满族教育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熊亚;;解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8 秦行音;;英国工党教育政策的简要历史变化及新工党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若亚;;《明代的卫学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10 张淇;李景勃;;西部大开发教育政策分析及其前景展望[A];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科技要支撑贵州更快更好发展:贵州省决策科学研究会、贵州省科技情报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审视教育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关心现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厉以宁;教育事业与资本市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教育政策选择的重点与难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葛丰交;《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课题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朱四倍;择校考量政府教育政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林小英;教育政策“失效”了吗?[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杨金溪;“最猛教育政策”能否影响全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10 王柏玲 何连弟 姜澎;以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举;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舒涵;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初等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李卉;跨文化语境下香港语文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马丽玲;教育政策与台湾1950-6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7 许建美;教育政策与两党政治——英国中等教育综合化政策研究(1918—197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冉源懋;从隐性生存走向软性治理[D];西南大学;2013年
9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彭华安;独立学院政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媛媛;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菡;我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价值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术连;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樊凌衡;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杨素明;煤炭行业对口单招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69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76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