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蚌埠市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4-28 18:32

  本文选题:虐待 + 社会支持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08期


【摘要】:目的了解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8所中学5 116名学生,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蚌埠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25.1%(1 282/5 116)。不同性别、学段及是否独生子女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儿童期虐待得分高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学段均进入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在儿童期虐待和心理亚健康状态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1.16%,25.26%。结论儿童期虐待和社会支持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均有影响。对于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中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从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入手,以减少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childhood abuse,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Subhealth,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5116 students from 8 middle schools in Bengbu were selected to use the adolescent sub health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MSQA), childhood Abuse Questionnaire (CTQ-SF), and young children. Results the report rate of the mental sub-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ngbu was 25.1% (1 282/5 116). The difference of the mental sub-health status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sex, school and only childre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value was 0.01). The score of childhood abus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in the state of Mental Subhealth.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mental subhealth, while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support utiliz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lower than those without mental subhealth,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child child abuse, social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and school segment were all enter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students' Mental Subhealth State (P value is 0.01). Social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has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childhood abuse and Mental Subhealth, and the proportion of mediating effect is 31.16% respectively. 25.26%. conclusion childhood abuse and social support have an effect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Subhealth Stat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childhood abuse, schools, families and society can improve their social support leve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ental sub-health.

【作者单位】: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蚌埠市科学技术协会;蚌埠市科技馆;蚌埠学院;蚌埠技师学院(蚌埠职业教育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90,81202223)
【分类号】:G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强;哈尔滨市初中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11期

2 卫剑明;让你的心理和身体一样健康[J];科学启蒙;2004年06期

3 叶林菊;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07期

4 李家强;职业倦怠与中小学教师心理亚健康[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05期

5 邓丽群;;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03期

6 张衡;;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文献综述[J];华章;2010年33期

7 李建华;;学生亚健康警示性分析及解决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9年21期

8 李荣娟;;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与对策[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常敏;;当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年30期

10 李爱叶;;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昊;裴冰;羊薪茹;史红玲;;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与心理亚健康的联系[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邓琳;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魏萍;3000万青少年受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N];健康报;2008年

3 记者 刘江;教育:培养的是“人”而不是“机器”[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本报记者 曹昱;省政协委员何宗文呼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N];江淮时报;2010年

5 日报记者 姚颖盈;零作业日:曙光初露的方程[N];柳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徐德明;毕业班教师心理状况亟待关注[N];天津教育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衡;呼和浩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修睿;大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唐永云;青春期知信行、成长发展和心理亚健康的关系探索[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颖;鄂州市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马颖;鄂州市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凤杰;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应激交互作用模型中的调节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吕元月;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与气质类型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瑜;广州某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10 裴雯;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16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16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