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新加坡与韩国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4-28 20:04

  本文选题:新加坡 + 韩国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摘要】:新加坡和韩国两国的道德教育在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国家意识培育及立体的德育网络建立方面具有共性,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具有兼容性、世界性、法制性特征;韩国道德教育具有体系化、专业化、政治化特色。通过对新加坡和韩国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一些对我国道德教育有益的理性思考:我国道德教育应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吸取儒家文化之精华,不断充实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强化国家意识教育,丰富道德教育内容;实现道德教育途径多样化。
[Abstract]:The moral education in Singapore and South Korea has some similarities in Confucian ethics education, national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moral education network, but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Singapore's moral educ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tibility, cosmopolitan and legal system, while Korean moral educ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at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politicization.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moral education in Singapore and South Korea, we can draw some rational thought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China's moral education should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absorb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culture. Constantly enrich and perfect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enrich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ways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耀志;陈媚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2 王晓丽;;二战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巫阳朔;;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义禄,李俊勤;韩国教育与道德教化的考察及思考[J];当代韩国;2004年02期

2 叶子;庞丽娟;;试论师生互动模式形成的基本过程[J];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3 刘志东;论儒家文化对韩国崛起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孙云晓,胡霞;常怀感激之心——日本的道德教育[J];中国教师;2005年06期

5 俞亚芹;;韩国重视礼仪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中;;“陪读妈妈”梦难圆[J];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11期

2 阿明;;新加坡,省钱旅游全攻略[J];伴侣(B版);2006年05期

3 Seth Mydans;一彤;;新加坡:当爱已成“国”事[J];疯狂英语(阅读版);2008年12期

4 马腾飞;;2007年的新加坡政治经济形势[J];东南亚;2008年Z1期

5 佚名;;新加坡的“不可以”[J];教师博览;2010年03期

6 宋冰华;;陈之财侃北京[J];北京纪事;1994年10期

7 沈非;;新加坡吸引才俊的高招[J];公关世界;2008年09期

8 亚生;新加坡人把孟母尊为民族英雄[J];科技文萃;1994年11期

9 杨承融;;新加坡人的怕输心态[J];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12期

10 王川;;浓情淡墨写丹青——简论张挥的小说[J];写作;199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案例1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2 韩杰;;新加坡——城市化岛国旅游发展模式浅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3 黄海涛;;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看当代儒学的复兴[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周美茵;;中医养生美容在新加坡[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玲;;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成功演绎——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浅析[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映海;;新加坡国家现代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游朋轩;;浅议韩国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贺圣达;;儒家学说与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查振祥;;西方国家和香港、新加坡政府实行“大部制”行政体制的经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教育措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永兴;休闲在新加坡热起来[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新加坡:无线网络覆盖全国[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李舫;新加坡艺术节 东西艺术并陈[N];人民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文静;新加坡在厦留下很多“第一”[N];厦门日报;2007年

5 徐慧;新加坡向中国人才伸橄榄枝[N];北京商报;2007年

6 胡姬;新加坡:人们在网上赚钱赚疯了[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实习记者 夏寅 本报记者 潘沩;大金重工∶新加坡股东苏荣宝上市前隐退 瑞士信贷旗下基金火线入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丁东红;扎根教育的新加坡人才战略[N];学习时报;2003年

9 郑庆元;新加坡邮币市场见闻[N];中国集邮报;2007年

10 李青;新加坡人投保不足[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韩恩珠;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德义;从肯尼迪到卡特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8 潘玮;Na~+/牛磺胆盐共转运体(NTCP)和顶端钠依赖性胆盐转运体(ASBT)遗传药理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芮晟豪;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京爱;对韩HSK模拟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2 归胜利;儒家孝道在韩国的本土化及其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鞠歧凤;论杜鲁门政府对韩国政治危机的干涉[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婧;儒家文化对韩国国民素质的积极影响及启示[D];吉林大学;2009年

5 吴承世;韩国人参产业的国际竞争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金永花;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艳;影视剧对其外景地旅游形象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8 李恩惠;韩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民族传统[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李瑞卿;美国在韩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冰;新加坡乐龄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6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16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