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研究框架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17 15:20

  本文选题:流动儿童 + 城市适应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笔者以城市适应的视角,从适应理论、适应标准、影响因素和适应过程等方面对我国流动儿童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国外移民文化适应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研究框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adaptation, 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adaptation theory, adaptation criteria,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daptation process. 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urban adapt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is put forwar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GH13176)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扶持类项目(2013BS82)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美玲;;新时期中国留美高校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年27期

2 安然;;解析跨文化传播学术语“濡化”与“涵化”[J];国际新闻界;2013年09期

3 王飞;;“涵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促进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4 郭晓凌;王永贵;;消费者的全球消费导向与全球品牌态度——主效应、调节效应及中美差异[J];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06期

5 冯文全;许晨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于教育券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13年05期

6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蔺秀云;;流动儿童压力应对方式与抑郁感、社交焦虑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3期

7 邓小晴;师保国;;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自尊:社会支持与流动时间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8期

8 杨宜音;;新生代农民工过渡性身份认同及其特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李晓;;布朗族青少年的民族身份认同与母语保持状况调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10 王瀚东;王逊;;数字化旅居者——旅居者新媒体使用与文化适应关系之嬗变[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3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冬燕;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规则提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挺;黎族的文化适应:特征、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谭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蒙;回迁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2 茆怡娟;初中阶段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交往状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砚;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吕萍;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心理抑郁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赵静;以文化适应视角探究20世纪中国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存法则[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贤红;在华跨国公司中国雇员跨文化适应问题的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欣;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认同特点及其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9 魏先鹏;微观环境下跨文化适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严晓莹;赴泰汉语志愿者在跨文化适应中的情绪调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蓓;;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陈丹群;;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学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申继亮;胡心怡;刘霞;;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对其自尊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教育探究;2006年02期

8 申继亮;;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环境资源比较[J];教育探究;2008年02期

9 王毅杰;刘海健;;家庭背景与流动儿童的留城意愿——一项基于家庭教育内容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口;2008年04期

10 任云霞;;在社会排斥视阈下研究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韬;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黎;庞亚男;李泊;朱丽娟;;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1期

2 杨磊;;流动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探析[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Z2期

3 程福蒙;柯洪霞;;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再审视[J];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4 陈瑞丰;;我国流动儿童信息网络的构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12期

5 梁宏;;流动儿童的闲暇教育探析[J];内蒙古教育;2009年02期

6 李雅儒,孙文营,阳志平;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李成贵;;必须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J];调研世界;2007年05期

8 左小彩;;改善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年18期

9 许传新;张登国;;流动还是留守:家长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10期

10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中国妇运;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芷若;刘杨;方晓义;;北京市中小学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红;陈纯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探索——由“政府购买学位”引发的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李晓艳;;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8 张绘;龚欣;尧浩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及其解释——来自北京的调研数据[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郭黎岩;王洋;;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及其与教师互动风格关系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武岳;胡心怡;申继亮;;流动儿童的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彪 张霞 王平;宁夏留守流动儿童11万[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王一博邋实习生 张小彬;将建“五大管护网络” 呵护留守流动儿童[N];郑州日报;2007年

3 张莹莹;让阳光沐浴每个孩子[N];云南政协报;2010年

4 戚海燕;二十三万流动儿童基本有学上[N];北京日报;2003年

5 刘燕;西安流动儿童求学难题多[N];西部时报;2005年

6 黄煜盈;朝阳区安置7万流动儿童就读[N];北京日报;2004年

7 高欣;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召开[N];辽宁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吴芳;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创造成长良好环境[N];大理日报(汉);2008年

9 记者 赵静;全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N];青海日报;2008年

10 郝卫江;流动儿童究竟该在哪上学[N];中国妇女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广东;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2 贾志文;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张雪萍;打工子弟学校在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文斌;中国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侯艳敏;流动儿童教育公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冯帮;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旭芬;北京市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校园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冬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媛;流动儿童学习适应不良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10 张洁;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01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01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