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亟待关注的课题:课程语言研究
本文选题:课程语言 + 课程变革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03期
【摘要】:课程研究需要借助语言视角,来使一切课程"事件"变得明亮起来。自20世纪以降,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激发了课程语言意识的觉醒,促使新的课程语言系统和叙述结构得以重构与敞开。不同的课程语言具有异质的品格、秉性和旨趣。其中,科学化课程语言的贫困、制度性课程语言的规训、隐喻性课程语言的张力、叙事性课程语言的真实、"新课程"语言的人文关怀等,为我们澄清课程语言自身所承载的不同的教育学意义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图画。在推进课程变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警惕课程语言的欺骗功能,进而采用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课程语言来真实反映我们"周围实在的世界"。
[Abstract]:Curriculum research requires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to brighten up all curriculum event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linguistic turn" of western philosophy has aroused the awakening of curriculum language consciousness and promoted the reconstruction and o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language system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Different curriculum languages have heterogeneous character, nature and purport. Among them, the poverty of scientific curriculum language, the discipline of institutional curriculum language, the tension of metaphorical curriculum language, the truth of narrative curriculum language, the humanistic concern of new curriculum language, etc. It provides a clear picture for us to clarify the different pedagogical meanings of curriculum language itself. In the course of promoting curriculum reform, we should be alert to the deceptive function of curriculum language, and then adopt a kind of "positive energy" curriculum language to truly reflect the "real world around u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教育学青年基金课题“当代过程哲学思潮与中国课程思想及其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HA13016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申小龙;维柯:人类语言文化视界的开启者——论维柯的符号学—文化语言学思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杨明全;行动研究与课程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蒋茵;探析基础教育中教师的话语权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4 佐藤学,钟启泉;课程的语言与实践[J];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05期
5 张灵芝;;高等教育语言流变:现象、本质与规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冯加渔;;课程研究的语言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6 葛舒荃;;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高皓s,
本文编号:1931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3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