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的科层气质——兼论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本文选题:教育学 + 科层气质 ; 参考:《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07期
【摘要】:我国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教育学学科在学术研究、学科建制、知识共同体等属于学科范式领域弥漫着浓厚的科层气质,表现出行政化与层级化特征。这种科层气质源于教育学学科化运动中的外部力量渗透所形成的异治性。由于学科化不足而借用行政或政治力量谋求学科地位,致使教育学的发展不得不持续性依赖政治力量。于是,与政治场域的距离决定了学科内部的权力格局,学科内部出现科层分化与精英共治格局,学者阶级化,认识论与方法论唯实证主义化,知识生产工业化,知识标准行政设定化。这种科层气质在本质上不利于教育学的学科成熟,而清除流弊除了行政力量选择性退出以外,更依赖于知识共同体的理性程度和自我革命勇气。
[Abstract]: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pedagogy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administrative and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discipline organization, knowledge community and other fields of discipline paradigm. This stratified temperament stems from the heterogeneity formed by the infiltration of external forces in the movement of pedagogy disciplin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discipline, administrative or political forces are used to seek the position of discipline,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have to rely on political power continuously. As a result, the distance from the political field determines the power pattern within the discipline, the divis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co-governance of the elite, the classization of the scholar, the positivism of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Knowledge standard administrative establishment. In essence, this kind of stratific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maturation of pedagogy, an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disadvantages depends on the rational degree of the knowledge community and the courage of self-revolution in addition to the selective withdrawal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文艺;反思和批判现行学术体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2 侯怀银;刘楠;;论教育学学科规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3期
3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4 王洪才;;教育学:人文科学抑或社会科学?——兼与张楚廷先生商榷[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5 邓正来;知识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丁轶;;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对于政治发展理论的知识社会学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卢秀萍;;空中楼阁般的先锋文学思潮——先锋文学特征及衰落原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金红卫;;《五号屠场》中后现代框架下的现代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李晓彩;王萌;;身体写作:女权主义的重建与消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苗雨茂;;日本国家神道不能复活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8 杨燕佳;;浅议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与后现代主义的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邱畅;;《占卜者》中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10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3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4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王岳川;;中西美学视野中的作品本体构成[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9 李蓉;;中西女性诗歌比较的现代性视角——女性主体意识比较[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10 犹家仲;;刘呐鸥小说是现代的还是后现代的[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佳;试析元小说《白雪公主》写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勇军;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丽;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祝永慧;《冠军早餐》的后现代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朗;康德与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开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5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6 史宁中;关于教育的哲学[J];教育研究;1998年10期
7 陈剩勇;李力东;;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比较政治学发展述评[J];政治学研究;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开菊;;论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刘德华;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李春超;李宁;;在教育学课程中实施“四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18期
4 张振艳;;教育学面临的困境与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杨海滨;;基于网络的教育学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研究[J];民营科技;2009年05期
6 陈钰;;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7 盖晓红;;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何李来;;STAD型合作学习:教育学课程教学新尝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刘秋云;;教育学实践性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吴振利;;公共教育学教学方式改革构想[J];教书育人;2005年3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作宇;教育问题的理论求索[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芬兰“奇迹教育”有成就[N];人民日报;2008年
3 杨守廉;芬兰义务教育:不放弃每一个学生[N];中国社会报;2008年
4 李茂/编译;把教鞭给合适的人[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一;地方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1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5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