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反思与重构——他者伦理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06 11:18

  本文选题:师生关系 + 勒维纳斯 ; 参考:《江苏高教》2014年04期


【摘要】:传统的压迫型师生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为平等型师生关系所代替。由于平等型师生关系遵奉政治逻辑和经济逻辑,从而导致平等型师生关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了化解冲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就需要利用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理论,把师生关系看做一种伦理关系、非对称关系和现在关系。
[Abstract]:Traditional oppress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has been replaced by equ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modern society. Because the equ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ollows the political logic and economic logic, it leads to the equ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an not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and build a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e need to make use of Levinas's other ethics theory to regard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s an ethical relationship, an asymmetric relationship an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the present.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他者伦理视野中的道德教育研究”(13YJA720018)
【分类号】:G45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强昌文;;权利: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詹向红;;“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钱广荣;;道德悖论现象之“恶”及其认识论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毛红星;;析论传统娱乐文化开发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及其前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张万军;赵友新;;儒家伦理量刑观与当代伦理量刑要素法定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蔡保兴;;论荀子“礼”与霍布斯“约”思想之异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张扬;;古典自然法梗概——古典自然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詹世友;;霍布斯正义理论的论证策略[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黄勇;;道德动机的两种观念:孔孟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8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陈瑞莲;周潭;;善恶评判与我国行政管理观念创新[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嘉杰;商业贿赂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评析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沈军芳;借鉴美国LLC制度之利弊分析及过渡性安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敏;尊重与赞赏——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桥梁[J];广西教育;2002年32期

2 张培;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研究的一般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12期

3 邱爱萍;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苏群;试论新时代的师生关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孙建华;素质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及内涵[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年06期

6 李琼;;回眸与反思:师生关系研究的现状述评[J];师资培训研究;2004年01期

7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精神观照下师生关系的重新审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8 蔡虹;中外电影中的师生关系[J];教师之友;2005年07期

9 邵波;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重构[J];教学研究;2005年05期

10 丁晓邦;;让学生“骂”一回[J];教书育人;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锋;郑钢;赖建维;;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自尊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蔡春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黎亚军;张贵英;王耘;;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莹;;师徒帮带——带着我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董艳;申继亮;;基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生指导行为分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付芳;伍新春;;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2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3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4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5 姚娜;转差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锦州日报;2010年

6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7 彭运钧 唐永保 陈双生;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8 淄博电大周村分校 李庆民;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莱芜日报;2006年

9 张秀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甘肃日报;2005年

10 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 胡 娜;在教学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N];张掖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86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86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