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及其软实力构建
本文选题:日本 + 国际教育援助 ; 参考:《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国际教育援助是日本软实力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旨在加强与亚洲受害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改变"侵略国"、"经济动物"等负面的国家形象;90年代之后,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服务于政治大国战略。在非洲,日本通过举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输出了新的援助理念,国际教育援助为其联合国外交做出了贡献。在亚洲,日本为扩大其政治影响力,选择了蒙古、越南、泰国等"战略性国家"进行援助。教育援助因其直接与受援国人民的福祉相关,在为日本与这些"战略性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日本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Abstract]: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id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implementing Japan's soft power strategy. " After World War II and before the 1990s, Japan'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id aimed at strengthening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Asian victims and changing the negative national image of "aggressor countries" and "economic animals" after the 1990s. Japan'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id serves the strategy of political power. In Africa, Japan has exported a new concept of aid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id has contributed to its UN diplomacy. In Asia, Japan has chosen Mongolia, Vietnam, Thailand and other strategic countries to expand its political influence. Education ai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good relations with these "strategic countries" and enhancing Japan's soft power because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in the recipient countrie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
【分类号】:G5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广民;李进浩;;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日本公共外交[J];东北亚论坛;2008年05期
2 乌兰图雅;;日本对蒙古援助分析[J];当代亚太;2010年03期
3 赵姝岚;孔建勋;;从日本对泰国的援助评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4 邓应文;;论1990年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J];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5 郝平;;认真总结教育援外工作经验 科学谋划教育援外事业发展——在教育部第八次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外工作会议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讲话[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6期
6 张光;冷战后的日本对外援助政策走向[J];日本学刊;1993年04期
7 白如纯;吕耀东;;日本对非洲政策的演变与发展——以“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为视点[J];日本学刊;2008年05期
8 廉德瑰;;日本公共外交的特点[J];日本学刊;2011年01期
9 臧佩红;;试论当代日本的教育国际化[J];日本学刊;2012年01期
10 马岩;;日本留学生政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演变[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万胜;战后日本的“战略援助”探讨[J];东北亚论坛;1999年03期
2 周玉渊;;从东南亚到非洲:日本对外援助的政治经济学[J];当代亚太;2010年03期
3 廖沛伶;;浅析日本对越南的政府开发援助(ODA)[J];东南亚纵横;2011年09期
4 金诗灿;舒先林;;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领导能源工作的理念及实践[J];党史文苑;2012年02期
5 王金波;;日本对非援助战略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02期
6 黄梅波;蒙婷凤;;新世纪日本的对外援助及其管理[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02期
7 周建高;;日本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J];东北亚学刊;2012年03期
8 李泽华;;中国与非洲的相互需要——论新时期中非关系的特殊性质与前景[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郭关玉;;论中国和欧盟在非洲的能源冲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张光;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援助政策[J];南洋问题研究;199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美武;重叠机制视域下的非洲国际减贫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毅达;冷战时期美国亚洲战略框架下的日泰关系[D];云南大学;2012年
3 吴绪永;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非国际经济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李敏;身份干扰与行为偏失[D];外交学院;2012年
5 王玉红;和合发展:中国对非洲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铮;21世纪日本争取“入常”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海锋;冷战后日蒙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珍奇;“革新开放”以来的越南海洋政策[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昕;关于二战后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宇宁;中国对非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效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全李彬;公共外交的“客体”指向法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谭佳;21世纪初日本对非洲政策的调整[D];外交学院;2011年
8 鹿宁宁;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杜倩;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领域的国际援助与合作[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彭文平;日本对东盟的经济援助及其政治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华;李阵;;公共外交:实现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J];东北亚论坛;2007年02期
2 马荣升;;挑战与机遇:东亚一体化视野中的非传统安全合作[J];东北亚论坛;2008年02期
3 杜伟,吴建华;发展中日环保合作的有利因素[J];当代亚太;2004年02期
4 许梅;;日本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及日越关系的发展[J];当代亚太;2006年03期
5 熊博晖;;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晓林;越南:日本亚洲外交的新重点[J];东南亚;1995年02期
7 罗建波;论冷战后日本对非洲的外交政策[J];国际观察;2003年01期
8 唐小松;;公众成本理论与对外政策决策——以布什父子处理外交危机为例[J];国际观察;2007年06期
9 周永生;;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对华经援的结束[J];国际论坛;2007年06期
10 曾强 ,余文胜;冷战后日本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变化[J];国际资料信息;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晓武;;提升学校软实力 打造学校硬品牌[J];江西教育;2007年21期
2 许东霞;;以教育产业化提升城市软实力[J];文教资料;2007年35期
3 朱锋;;依托校园文化,打造校办企业文化软实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4期
4 胡弼成;上官晴;;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内部效应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李晶丽;;远程教育“软实力”建设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1期
6 曾令辉;;构建学校德育文化软实力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J];广西教育;2010年34期
7 张伟;吴小川;;从“动力源”到“软实力”——朱福荣解读“以院带区”的经验与可能性[J];今日教育;2008年04期
8 李月彬;;城市薄弱学校软实力“软”的成因分析[J];职业时空;2008年11期
9 张泽;;政治社会化——两种史观下的台湾教科书政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李协京;;《教育基本法》的修订与日本的教育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协京;;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CTF050102——254调整后的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刘洪彬;;关于晚清留日教育的开端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蒋劭恒;;远程教育在自动化领域的实践[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淑细;;日本教育督导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金林祥;;日本的陶行知研究和生活教育运动及对我们的启示[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7 朱宁波;王桂;;伪“满洲国”与“日本帝国”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谢长法;;清末留日运动中的师范留学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陈剑华;;吴汝纶和清末中外教育文化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诗品 王泳红 本报评论员;打造城市发展“软实力”[N];自贡日报;2005年
2 记者 孙刚;现代教育制度提升教育软实力[N];天津日报;2006年
3 柳萍;西陵区把教育列入品牌建设工程[N];三峡日报;2008年
4 记者 严圣禾;日本学校创造条件为家长减负[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邋本报通讯员;做好“软实力”这篇大文章[N];解放日报;2007年
6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李珂;软实力:和谐社会的硬指标[N];福建日报;2005年
8 记者 张莉贝;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全面提升软实力[N];台州日报;2006年
9 黄州区教育局局长 徐书生;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思考与探索[N];黄冈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林远锦 通讯员 袁相千 蒋灵江;启智育英向未来[N];台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霞;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敏;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应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星;论国际教育合作与其对增强我国软实力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淑晶;日本私学“三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岗本佳子;日中政府资助民办大学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5 仇晓梅;青少年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与对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揣维维;论美国国际教育和其软实力[D];外交学院;2012年
7 吉莉;日本教科书审定历史观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巍;当代中日学校德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王威;日本国际理解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88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98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