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

发布时间:2018-06-11 14:04

  本文选题:MOOC + 在线学习 ; 参考:《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摘要】:当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实践发展先于学界关于MOOC的理论研究。通过对MOOC进行文献分析、参与观察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MOOC的内涵主要从课程形态、教育模式和知识创新三个维度诠释。根据MOOC的学习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形式,MOOC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基于内容的MOOC、基于网络的MOOC和基于任务的MOOC。与传统课程相比,MOOC具有规模大、开放性、网络化、个性化和参与性等内在特征,拥有包括在线学习有效性、精细掌握学习、学伴交互协作和复杂系统自组织等核心学习机制。在线学习有效性机制揭示MOOC构成要素对其教学效果的效应机理,精细掌握学习机制和学伴交互协作机制阐释MOOC核心要素的学习机理和作用机制,复杂系统自组织机制解释MOOC的动态演化过程、自组织涌现现象和后现代课程特征。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ractice of large-scale open-line course MOOC has developed befor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MOOC in academic circles.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observation and case study of MOOC,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MOOC is mainly interpret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curriculum form, educational model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MOOC's learning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mode of MOOC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content-based MOOC, Web-based MOOC and task-based MOOC.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ourses, MOOC ha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cale, openness, networking, individuation and participation, and has core learning mechanisms such as onlin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fine mastery learning, learning partner interac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of complex systems.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online learning reveals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MOOC components on its teaching effect, and explains the learning mechanism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MOOC by mastering the learning mechanism and the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learning partners. The self-organizing mechanism of complex systems explains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MOOC, self-organized emergence and postmodern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教育技术课程群》参与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KG201305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欣;;“实践共同体”: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走向[J];中小学管理;2010年06期

2 陈永红;;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有效成长学习机制的探索[J];教师;2011年23期

3 陈育庭;;基于随机时滞模型的学习成绩波动规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0期

4 殷方敏;道德教育中的榜样作用[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安嘉翔;高永年;铁新成;;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功能[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6 ;论学习理论[J];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7 陈佑清;;多维学习与全面发展——促进全面发展的学习机制探讨[J];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8 龚妙;;试论创新性学力的基本结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07期

9 杨开元;;学习学研究重点转向中小学[J];四川教育;1992年06期

10 庄慧娟,朱晓云;澳大利亚2005年灵活学习框架展示[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定;权晓莉;王镇;陈婕;;科学发现学习在CAI课件中的应用[A];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庞锦艳;;实施科教兴垦战略 推动教改的发展——巨浪牧场教育发展初探[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坡区广济中心校 斯诚忠;学校应建立学习机制[N];眉山日报;2005年

2 陈萍 黄河;给教学习惯注入脑科学的营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张兆芹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哲学博士;你在组织中的角色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洪明;力求品质完美 悉心贴近读者[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姚梅林;布鲁纳搅起美国教育改革浪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薄文军 特约记者 孟维芳 李辉;思想解放无止境[N];东营日报;2007年

7 记者 赵婷;全国创建学习型城市论坛举行[N];北京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计琳邋张兴华 孙军 李伦娥 朱振岳 郭萍 杨占苍 苏婷;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刘颖;加强学风建设 树行业新风[N];吉林日报;2008年

10 天津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李秀琴;构建园所文化 提升团队学习力[N];天津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南南;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引领”学习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琦;网络游戏对教学活动的可借鉴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龙文静;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其在科学概念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国田;关于深入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甘金球;组织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障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李婷;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有效学习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庆年;电脑游戏中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05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005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4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