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12:58

  本文选题:农民工子女 + 家庭教育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教育人类学对弱势群体教育的民族志研究显示,特定群体成员的学业成绩与其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有相关,使得人们对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变量有了更全面细致的认识。然而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研究往往集中在问题突出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制度领域,恰恰缺乏对其家庭教育及其文化资本的深入挖掘。基于此,本研究对北京市某农民工子女家庭进行了田野调查,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呈现文化资本在家庭教育脉络中的流动。
[Abstract]:The ethnographic study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shows tha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he members of a specific group is related to their social background and family environment, which makes people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family environment variables.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children's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often focused on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system, which is lack of the deep excavation of their family education and their cultural capital.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carried out a field survey on the children of a migrant worker in Beijing, and presented the flow of cultural capital in the context of famil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程兆莹;谭业庭;;试论文化资本对家庭教育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5期

2 刘豪兴;“民工潮”的发展趋势初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周序;;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周海玲;;文化资本视角: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9期

5 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佳;张淑萍;;论农村妇女的文化资本[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2 周小虎;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厉春雷;;论中华老字号的消费者驱动战略[J];北方经济;2010年18期

4 ;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经济学意义[J];北方论丛;1996年03期

5 董新春;消费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程兆莹;谭业庭;;试论文化资本对家庭教育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5期

7 邢舫;;论文化资本对文化全球化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6期

8 田玲;;从招聘信息看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特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9 徐波;沈建华;梁胜男;;体育新课程教改中“教学惯习”的反思性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黄皖毅;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简圣宇;;“审美威慑”的日常表现——从当下房地产广告谈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牛立超;祝尔娟;;首都圈城市间的合作与治理机制——以京津为例的一个讨论[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海;;试论编辑的文化资本[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谢静;;绘制合作领域地图——从SO项目看传播的组织功能[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7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坚赞才旦;岳小国;;论三岩藏族的壁葬及其社会控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9 陈宇鹏;;场域—惯习与义乌阶层文化特征分析[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邢启顺;;乡土文化遗产:从“保护”到“产业化”[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飞;对韩汉语教师社会融入迟滞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银桥;新市民就业中的人力资本提升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龚美富;同事关系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吕文娟;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陈静静;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车宗哲;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萧今;;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2 孙银莲;;论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周序;;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宋林飞;城市移民的文化矛盾与社会安全[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蒋国河;闫广芬;;城乡家庭资本与子女的学业成就[J];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6 关颖;青年流动人口如何对下一代负责——天津市青年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2年05期

7 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8 张传玉;夏国锋;;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与供给呈现双低态势——以G市、J市农民工调查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赵万霞;高学历家长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指导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序;;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蒲倩;;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9年28期

3 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秦洁;;农民工子女学校融入困境解析——基于文化资本的视角[J];基础教育;2009年12期

5 章志图;;“大手”牵“小手”: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有效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荔;社会歧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无形屏障[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5期

7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不容忽视[J];青年探索;2006年06期

8 林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9 张雪飞;;农民工子女与教育均衡化发展[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3期

10 罗阳佳;;有书读,读好书 闵行农民工子女教育新学年呈现新气象[J];上海教育;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莉;;努力造就我国高素质劳动后备军——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刘桂桂;聂独席;;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以贵阳市为例[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柠;;论广州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于教育政策执行的视角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淑琼;;试论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杭州为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袁连生;付尧;李奇;;北京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宏艳;;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与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9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10 王俊良;;家庭教育调查报告[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蔷薇;社会合力破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难题[N];中国贸易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吴铎思;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亟待“补课”[N];工人日报;2007年

3 向莲荞;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问题应引起重视[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4 记者王世刚 王丽敏;让“流动花朵”在抚顺快乐绽放[N];抚顺日报;2010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程瑶;“孩子,城里的课桌属于你!”[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周新明 朱斌文 安陆市财政局;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N];孝感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景泊;你关注过“小蒲公英”吗?[N];镇江日报;2011年

8 戚海燕;让24万农民工子女上学无忧[N];北京日报;2004年

9 冯琳;取消借读费农民工子女缘何难露笑容[N];中国工商报;2004年

10 刘巍;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思考[N];黑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陈小华;城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光海;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时海燕;聆听窗外声音:归返教育原点[D];苏州大学;2009年

9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叶正波;教育议事会:一个微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黎静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马伟华;丹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孙丽君;渝豫两地家庭亲情教育对中学生亲情观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陈媛;“维新”的学校教育与“传统”的家庭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姜丽娟;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丛红;和谐社会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萨莎;贵阳市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亚兰;农民工子女公立学校就学问题及对策[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4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014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