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之“贤母良妻”观的现代性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13 16:18

  本文选题:清末民初 + 女子教科书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女子教科书随着清末民初女子正规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其选材涵盖面广,包括"新女德的涵养"、"树立优秀女性典范"、"倡导读书学习"、"培养生活和谋生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受日本女子教育的影响颇深,具有鲜明的"贤母良妻"的时代内涵,与传统的"贤妻良母"相互区别,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对当代女子教育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自由教育与女性自主意识的唤起”[CX2013B183]
【分类号】:G4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景超;刘毕燕;;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家政化倾向的现代性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2 赵炎才;;“贤母良妻”与民初国民人格的培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刘超;;政学分合与知识生产: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4 张正石;浅析动词"来"的方向在话语中的变化[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5 许培仁;简化字的正确使用二三事[J];编辑学报;1991年04期

6 王建辉;近代出版与近代教育[J];编辑之友;2001年06期

7 洪港;;略论我国近代教科书的插图设计[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洪港;王莉;;教科书出版与近代政治变革[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4期

9 张运君;;晚清教科书审定原因探析[J];出版科学;2009年05期

10 李良品;李屹亚;;论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特征与贡献[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彭尔佳;;清末“教科书”的发生及其编审定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邹振环;;戊戌至辛亥时期西方近代地理学的输入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3 李孝迁;;晚清中小学国史教科书述要[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文田;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双钰;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司淼;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楠;沈知方的出版理念与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春方;伪满洲国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忠敏;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婧;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秦瑛;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科书习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萍;博物馆背景下的体验教学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登德;《富国须知》与《富国策》关系考述[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2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金耀基;论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5 杜玲;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6 陈建华;;论知识/权力关系及其对教育知识价值取向之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7 史春风;商务印书馆近代教科书出版探略——从国文(语)和历史教科书谈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张雪峰;试论晚清新式教科书的出版及其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9 荣远;张元济教科书编辑思想浅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4年08期

10 吴永贵;;出版竞争推动近代教科书的进步——以中华书局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为例[J];出版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凡尧;教科书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军令;近代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出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吴月欣;黄自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安民;中国启蒙的现代性追求[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毛平;;张学良教育思想及其现代解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谢逸;;马一浮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宋建军;;孟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德育;2008年06期

4 李涛;陈玉玲;;梁漱溟与近代山东社会和教育——兼论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代意义[J];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古桑德吉;喜看西藏教育变迁[J];时事(时事报告高中版);2005年02期

6 李江源;胡斌武;;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年07期

7 刘黎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的现代意义的追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8 赵常丽;;孔子师德观的现代意义[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马云多;;论孔子师生关系观及其现代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11期

10 谭敏;;论儒家传统教育价值取向的现代意义[J];嘉兴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尧;;西藏教育的今昔谈 发展教育——现代化必由之路[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征文获奖名单[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3 李玉文;;论教育实验对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作用及其限度和趋势[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张应吉 王乃儒;西藏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始于新西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张强;踪迹学[N];美术报;2006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裴娣娜;在追问中把握公开课的现代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古琴;西藏教育:迎着朝阳健步向前[N];西藏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胥茜 高湛钦;四川:城市民办中小学的11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冯瑶;美国教育问责制及其启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牢记“天使”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马效义;以色列:四类学校体现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莎莎;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牛江涛;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河北大学;2003年

3 李少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及其现代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岳彩琴;孔子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朝霞;中国传统生死智慧及其现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宋红霞;纽曼的大学理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宏;开端与启蒙:李贽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包琼;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及其现代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昕揆;近代学制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确立[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王瑜文;先秦儒家的教育哲学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4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014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