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间性观照下的学生角色
本文选题:主体性 + 主体间性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28期
【摘要】:哲学上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解脱了主体性教育固有的困境,使师生关系走向了主体间性,也是回归学生主体性本真存在的诉求。在主体间性观照下,学生是超越性"受教育者"、"赢得性"建构者,是教师和同伴的合作者、对话者和交往者,是主动学习的体验者和课程的创造者。
[Abstract]:The concept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philosophy has freed itself from the inherent predicament of subjective education, and has made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move towards intersubjectivity, which is also the demand of returning to the real existence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In the view of intersubjectivity, students are transcendent "educatees", "winning" constructors, teachers and peers of collaborators, interlocutors and communicators, a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he creator of the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院;
【分类号】:G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玉红;德育: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蒋先松;实行目标管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1995年06期
3 柳国辉;由集权到分权的展望——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普教处权力运作情况的考察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06期
4 翟平;授好一堂课[J];教育艺术;1994年02期
5 柳国辉;由集权到分权的展望──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普教处权力运作情况的考察与分析[J];中小学管理;2000年09期
6 董德文;鄂豫皖苏区教育浅谈[J];党史天地;1994年04期
7 夏冬红;考试断想[J];读书;1999年05期
8 季国清;逐本清源说教育[J];教书育人;2003年16期
9 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10 张传萍;师生教学关系的走向:从主客体到主体间性交往[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超;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静;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2 刘海君;关于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47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04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