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
本文选题:社会心理学 + 利他行为 ; 参考:《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利他行为调查问卷和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对来自河北省唐山市2所高校的5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10个调查项目中,前8项除了F2(42.0%)和F7(38.4%)之外做肯定选择的百分率在62.3%~80.1%之间。F6,F8,F9的公正世界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171,8.413,8.058,高等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更愿意提供帮助(P0.05)。列联系数分别为0.116,0.125,0.123,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存在一定相关。F1,F3,F4,F5,F6,F8终极公正得分愿意提供帮助组高于不愿意提供帮助组,t分别为2.22,3.14,3.08,2.54,3.36,2.24,差异极其显著(P0.05或P0.01)。F9,F10终极公正、固有公正、总分得分积极回答组组高于消极回答组,t分别为2.63,2.16,2.46;-2.57,-2.77,-2.99,差异显著(P0.05)。F6,F7固有公正得分愿意提供帮助组高于不愿意提供帮助组,t分别为2.05,2.76,差异显著(P0.05),F3,F4,F5,F6,F8公正世界信念总得分愿意提供帮助组高于不愿意提供帮助组,t分别为3.19,2.86,2.73,3.15,2.33,2.46,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有助于利他行为的发生,高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更容易提供帮助。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belief in fair world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Methods A total of 528 college students from 2 universities in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altruistic behavior questionnaire and just World belief scale. Results out of 10 survey items, In addition to F2 (42.0%) and F7 (38.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ir world level between 62.3% and 80.1%, 蠂 ~ 2 = 7.171 卤8.413 / 8.058, respectively, and the higher level of fair world belief was more willing to help (P0.05). The number of column connections was 0.116 / 0.125 / 0.123,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just world belief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F1F1F3F4F4F5F5F6F8 ultimate justice score is higher in the group of willing to provide help than that in the group not willing to provide help. T = 2.220.143.143.082.24,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P0.05 or P0.01) .F9F10 ultimate justice, inherent justice. The total score of positive response group was 2.63N 2.16 / 2.46 / 2.46 / 2.77 / 2.99,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F6F7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nhelpful group (2.052.76),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F3F4F4F5F6F6F8 was willing to score the total score of fair world belief of F3F4F4F4F5F6F8 and F3F4F4F4F5F5F6F8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nhelpful group (P05). The mean value of mean to provide help was 3.19 / 2.86 / 2.73 / 3.15 / 3.33 / 2.46,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willingness to provide help (P < 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belief in fair world is helpful to altruistic behavior, and high level of belief in fair world is easier to help.
【作者单位】: 河北联合大学出版管理中心;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资助(编号:IACMSP2013-10-10)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会平;李虹;;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2 牛巨龙;田爱民;;加强大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5期
3 刘晓敏;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J];心理学探新;2000年03期
4 朱丽芳;;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坚持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庆芳;;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弱化及教育应对策略[J];才智;2012年05期
2 张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孟爽;王春梅;;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的编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8期
4 赵子夏;;从亲社会行为角度探析见危不救行为应否入刑[J];法制与社会;2014年05期
5 杨海强;;我国近20年来对大学生学业认知的研究述评[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娄振山;蔡杨;佟洋;;三军官兵利他主义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7 钟菲;;中职护生利他行为现状分析[J];才智;2014年26期
8 魏军;刘儒德;何伊丽;唐铭;邸妙词;庄鸿娟;;小学生学习坚持性和学习投入在效能感、内在价值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3期
9 何明敏;;媒介伦理学视角下公共场合伤人事件报道分析[J];东南传播;2014年10期
10 商卫星;闫晨;朱小明;;大学生利他行为调查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超;卢泰宏;李伟伟;;中国老年人基于血缘关系的利他性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与营销诠释[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叶慧娟;《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边缘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4 王健;利他行为的模型构造与数量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5 王志芳;索伯自然选择论的哲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陈清;侵权法上救助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白福宝;不公正感体验与公正感特质对风险水平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潘云华;摄入社会不公信息与大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关系及德育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9 周春燕;公正世界信念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与社会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巍巍;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玲;混龄教育对3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谢金;利他行为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苗娜娜;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景卫丽;受害者无辜、群体类型对公正世界信念构成威胁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5 黄小琴;大学生个人奋斗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曼;大学生参与慈善救助的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7 姚君;论道德勇气及其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鸿飞;大学生成长环境影响其慈善意识的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姜宇;灾后汶川地区志愿者工作满意度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10 姬慧;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虹;商磊;聂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2 许加明;;城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差异的初步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韩庆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1期
4 王莉;;广州地区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专项调查分析[J];青年探索;2005年06期
5 陶倩;大学生利他观念调查研究与教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0年Z1期
6 刘建国;大学生价值目标取向的特点与导引对策[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朱永东;试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云南教育;2002年24期
8 杨利利,许燕;北京、香港两地大学生人性观差异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俐萍;;角色体验,让孩子品尝利他行为的喜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2 晓晴;关于人的利他行为的几点思考[J];怀化师专学报;1990年05期
3 郑健成 ,潘洁 ,李伯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2期
4 黄晓凤;;试论利他行为及其培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张敏;王乐乐;刘静;;感戴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现实利他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4期
6 王兰枝;5~7岁蒙、汉族幼儿利他行为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周志荣;刘丽;;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S2期
8 李薇;陈晓梅;金晓君;赵妍;李丽娜;;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9 董志勇;;利他行为与利己动机[J];书摘;2008年04期
10 杨美荣;李建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希琳;谢晓非;;危机情景中利他行为对身体负重感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蒋达;王歆睿;傅丽;周仁来;;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谢晓非;;利他行为仅仅利他吗?[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郑显亮;;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姜春艳;刘华山;马玉芝;刁春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及利他行为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一员;吕建国;高雪梅;谭小宏;李红;;儿童在灾难中的分享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谢晓非;李靖宇;胡天翊;;利他行为温暖人心[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晓芳;高湘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模式研究——利他行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小亮;韩涌泉;;“唯物史观”视角下偏好演化及其应用分析——基于“生产方式——人的本质——个体偏好”互动演化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曹林;“做好事有利可图”让道德更亲切[N];联合日报;2012年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劲硕 张树义;含英咀华 慧解别具[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锦志;利他还是利已[N];学习时报;2000年
4 新华社国际部 姜岩;“道德”的多版本解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华凌;孩子是不是生来就自私?[N];科技日报;2007年
6 刘霞;脸红让你更有魅力[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鹏;基于互惠、非直接互惠和群体文化选择的利他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李一员;自然灾难改变儿童的利他行为[D];西南大学;2013年
3 刘巍巍;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健;利他行为的模型构造与数量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雁波;小学生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志香;社会标定对一般情境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海霞;小学生利他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谢金;利他行为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瑞;医生与医学生利他行为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晨;社会和谐视阈下的利他行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7 方雅娟;作为情境变量的移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蒋薇;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磊;外显、内隐利他行为及其预测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娓娓;网络利他行为:测验量表适用性验证与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79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07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