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与自由——儒家私学课程思想及现实意义
[Abstract]:Freedom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private course of ancient Confucianism, represented by Confuciu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pontaneity and judgment. This conscious feature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curriculum form of Confucian private learning, but also in Necker's extrapolation, and in the happy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curriculu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scious thought in the private school curriculum of Confucianism is not only helpful to reveal the founda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but also helpful to the insight into the cause of loosening the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课程思想的古典遗产与现代形态研究”(2009JJD880010)
【分类号】:G4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强;;道德哲学的三种悖论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成海鹰;;波德莱尔笔下的城市巴黎、都市情感和体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古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自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宗霞;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秀明;张荣山;;浅析儒家思想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郑霖;;《三字经》中儒家教育思想的哲学意蕴[J];兰州学刊;2007年S1期
3 郑霖;;《三字经》中儒家教育思想的哲学意蕴[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李振纲;邢靖懿;;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田凌;;现代青少年的心理行为与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J];华章;2010年21期
6 刘瑞文;新时期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朱文静;;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之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8 王凤荣;;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碰撞[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吕本兴;;儒家思想与和谐校园建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盛应文;;儒家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J];文教资料;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灏;;《师说》的语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程方平;;张弧《素履子》中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邹大炎;;试论荀子的教育心理思想[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李瑾;;长存价值再发现:21世纪学习的文化宝库(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刘桂林;;许衡教育思想探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卓民;;道家教育培养目标探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杨焕英;;儒家伦理与独立后的新加坡道德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黄荣光;;略论井上毅的教育观的变迁[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9 齐红深;;渤海国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任友达;;高举“三个代表”旗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傅佩荣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不能落实到民间生活的学问是虚的[N];南方周末;2010年
2 本报记者 薛庆元 通讯员 付利;苏州 现代私塾引发德育之争[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郝明雷;世界选择了孔子[N];济宁日报;2008年
4 刘亦青;德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N];甘肃日报;2005年
5 杨司乾;向孔子学教改 育学生使“成人”[N];黄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屏;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艳;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娜;曾国藩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金洙成;儒家思想对中韩学校德育的价值及启示[D];延边大学;2001年
3 高媛;传统儒家教育观的方法论基础及其现代价值[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樊亚峤;儒家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5 魏惠霞;东汉太学与太学生运动[D];郑州大学;2009年
6 唐艳艳;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江丽娜;孔子修身思想及其教育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春s
本文编号:2123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12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