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学习效果的准实验研究
[Abstract]:Web 2.0 provides the function of user feedback and realizes the re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However,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regenerated resources restricts its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verify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regenerated resources, this study studied the differences of learning effects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regenerated resources by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After sampling from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Jiangsheng Middle School, 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different groups of learning materials. Then the learner's learning effect is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judging the right and wro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rners may not be able to read the learning materials carefully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ha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ot to read the learning materials. The students in the regenerative resource group were more likely not to see the learning materials than those in the original resource group, and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betwee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d better learning effects when learning the original resources. Bu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uses the regeneration resources to produce the good study effect.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Web2.0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变革研究”(ECA120340)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向阳;熊才平;郑娟;;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再生与利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2 刘丽君;熊才平;何向阳;;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何向阳;熊才平;郑娟;;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再生与利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2 何向阳;熊才平;汪学均;;信息资源再生的影响研究——基于参与者认知行为变化角度[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3 万力勇;赵呈领;黄志芳;杜静;陈慧;;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4 徐刘杰;熊才平;夏秀明;;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周期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5 吴安艳;陈继良;张泓毅;;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以韶关学院的师范教育为例[J];软件导刊;2013年06期
6 何向阳;熊才平;郭伟;;百度知道中网络信息资源与用户发展的仿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2期
7 LAI Maosheng;QU Peng;ZHAO Kang;;Web users' language utilization behaviors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9年01期
8 何向阳;熊才平;张文超;谢耀辉;;超循环理论视角下的信息资源再生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2期
9 唐瑜婷;陈宝国;;工作记忆、语境限制强度和句子长度对二语词汇学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宁宁;网络开放性情境特征下决策加工过程的拟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敏;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中的认知失调及其调节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曹树青;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刘杰;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周期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夏秀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知识节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郭伟;大学生利用网络再生资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马平贤;图形的基本属性在视觉客体工作记忆中的表征[D];宁夏大学;2013年
7 武海娟;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2 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框架和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3 何向阳;熊才平;夏秀明;;网络信息资源发展利用研究——以“百度知道”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陈向东;;基于Web2.0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07期
5 王越;组织内社会网络的知识传导及成本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4期
6 王辉,陈玲;国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综述[J];情报科学;2005年05期
7 冯花朴;;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发展[J];情报杂志;2007年09期
8 张海荣;;基于长尾理论的数字档案馆建设[J];兰台世界;2011年02期
9 郭晓丽;;新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兰台世界;2011年02期
10 李枫林;张银;;Web2.0环境下基于SNA的用户信息行为过程建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2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阳;王燕;;面对面学习和CSCL对专业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2 蒋学芳;;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6期
3 章毓光;;个性倾向性与学生学习效果[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4 许开文;浅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2年30期
5 牛春艳,李玉军;从学生兴趣出发谈弹性体育教学的意义[J];山东体育科技;2002年02期
6 赵子江,张平;学习效果显著的篮球教学[J];体育教学;2004年02期
7 郏夕;乜金茹;;“出卷作业”学习法学习效果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7期
8 高丽红;;运用反馈效应 强化学习效果[J];校园心理;2007年06期
9 孙延_";;试论交互性语言的教学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7期
10 刘卫东;师庆新;;新疆体育教育专业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佳;范贵红;KennethP.Roy;;教室声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兆基;岳庭耀;;学习竞赛和学习效果—小学低年级开展学习竞赛的实验报告[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韩冰;张奇;;反馈的类型对高中生数列推理学习效果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韩洪艳;;开展报刊阅读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郑小东;;窥探“初中学生物理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范丽萍;;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7 袁鸿志;;了解学困生心理 提高学困生化学学习效果[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尹秀琴;;学习方法思维训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尹秀琴;;学习方法思维训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10 陈春华;;幼儿园幼儿饮食现状及其对策[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建;把“耳、眼、手、嘴、脑”的功能都调动起来[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2 肖从彬邋王丽侠;高唐交警“四条措施”确保学习效果[N];人民公安报;2007年
3 娄山;创新活动载体提高学习效果[N];蚌埠日报;2005年
4 张苏学;甘南总段工程处冬训学习效果好[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5 秦海波;网络大学生现状怎么样?[N];发展导报;2002年
6 通讯员 李楠邋周冠华;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方法完善制度确保学习效果[N];廊坊日报;2007年
7 蔡德华 罗军;创新学习方法追求学习效果[N];人民公安报;2004年
8 李震;有效学习的三条途径[N];组织人事报;2007年
9 杨素;河沿镇强力打造学习型机关[N];衡水日报;2007年
10 黄石十四中 管颖晖;如何看待学生的“自我检讨”[N];黄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本连;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洪新;初一学生数学运算样例中关键步骤的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廷柏;企业联盟内的组织间学习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应真箭;二语词汇学习软件中的词聚合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宇露;海外子公司的战略网络、社会资本与网络学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晓波;不同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7 赵林捷;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王国红;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唐剑岚;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型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肖云华;双峰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红;学生地理学习效果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玲;影响三峡大学体育选项课学习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3 高岩;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阳义平;发展性评价对高中生化学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楚沧;高中生学习效率的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许境驰;中学化学学习动力的测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豪;基于学习效果视角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8 庞勃;诱导练习对不同年龄段蛙泳初学者学习效果的比较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9 韩冰;反馈的内容对高中生数列推理学习效果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黎;感官型学习风格对词汇学习效果影响的神经学机制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35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135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