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微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出路之审视

发布时间:2018-08-19 12:34
【摘要】:在微教育席卷中国教育领域之际,在新课程改革处于深水区之时,中国的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文从微教育的本真意涵入手,质疑微教育本土化的合理性,反思与重构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性出路。
[Abstract]:When micro-education is sweeping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in the deep water area, where should China's education go? Starting with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micro-education, this paper questions the rationality of micro-education localization, and reflects on and reconstructs the rational outlet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乔卫平;论传统教育批判的三大误区[J];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3 李芒;;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吕洪波;郑金洲;;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认识[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5 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6 杨东平;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命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7 钟志华;;“盲人掌灯”还要走多远?——试论我国教育的本土化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4期

8 刘美凤;;教育技术的定位 美国学者的观点[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3期

9 杨开城;;中国教育技术学的尴尬[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12期

10 戴晓娥;;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诗礼;;刍议农村职业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3期

2 殷明明;;技术进步与艺术的民主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魏建国;;“科学主义”对大陆法系影响的考察与反思[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4 彭学农;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外部性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姜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文化向度[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6 王婷;;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7 田润锋;;哈贝马斯重建批判理论的致思理路[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8 李涛;关于建国初期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综合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马迎春;;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的科技批判思想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10 刘波;李映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流变与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董金平;;作为社会的身体——女性身体改造的质询与批判[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吕俊杰;;从低碳技术创新看技术与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9 俞吾金;;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黄伟程;许斗斗;;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6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庆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赵东梅;马尔库塞的“单面社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少婷;近现代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与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任国营;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郑选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淼;高科技异化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洁;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3 杨宏丽;;课堂文化冲突的多视角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4 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5 张立国;刘晓琳;;重构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关键:办学模式、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的再调整——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6 张人杰;也论教育现代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3期

7 卜玉华;关于“教育现代化理论”从答案到问题的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2期

8 邬志辉;略谈教育现代化的实质[J];基础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9 王民;顾小清;李雪;肖君;;支持泛在学习的资源、服务及其门户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查有梁;;教学模式的矩阵结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祥;;人体语言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1990年01期

2 张舒予;谈电视教学主讲教师的形象塑造[J];外语电化教学;1993年02期

3 侯绪国,孙家海;课堂教学效率测量的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1期

4 张国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两史一情”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3期

5 沈正元;乐学 活学 会学——课堂教学谈片[J];陕西教育;1995年10期

6 林强;课堂教学应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J];陕西教育;1995年12期

7 陆妍菊;试论课堂教学情绪的培养[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1996年03期

8 王居芳,马华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谈[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韩绍先;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探讨[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徐诚;浅析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镇江高专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娟;海门市海南中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状态的实验研究”中期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2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卢传梁;赵润麒;;试论“主体性教学”(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5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李玉堂;;奏好课堂教学“三部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鄢晓英;雷俊丽;;探讨课堂提问[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尹凤霞;;让课堂教学活起来[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崔丽霞;小议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N];莱芜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鲍仁;课堂改革:催生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文化[N];泰州日报;2011年

5 严永梅;课堂教学要有“厚重”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特级教师 金哲民;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N];东方城乡报;2008年

7 黄梅县教学研究室 王定成;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谨防几个误区[N];黄冈日报;2009年

8 张国富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N];白银日报;2005年

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梅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明冰洁;新课程课堂教学之我见[N];驻马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小青;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占丰菊;课堂教学中教师互动性决策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奕;中国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互动的对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7 赵晖;哈尔滨市南岗区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9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91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191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