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以传统文化促进德性的培养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8 06:21
【摘要】:文章在总结传统德性养成机制的同时,也思考当下社会转型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性培养问题,反思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存在的"分离"问题:即知识与精神的分离、课程与课程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分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新审视、研究中国传统的德性传承机制。为此,需要有整体的架构,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人格的培养,要注重道德教育的仪式化、生活化,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开发公民教育。
[Abstract]:While summing up the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traditional virtue, this paper also thinks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 i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reflects on the problem of "separation" in the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at is, the separation of knowledge and spirit. The separation of curriculum and curriculum, the separation of school and society.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needs to re-examine and stud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inheritance mechanism of virtu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n overall structure, to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ifelong personalit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itua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o adapt it to life. At the same tim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lso needs to give new meaning to the times and to develop civic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海关学院基础教育部;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办;
【基金】:上海市教育规划办课题“价值多元背景下信仰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B12070)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苏彩琴;;自由的真相——从《老妇与猫》看个体的处境与自由[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马维娜;文化再制中的教育公平——在现实与虚拟中跃迁的教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海燕;;班主任对教育意义的理解与践行[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09期

5 李樊;张广济;;广告传播文化建设本土定位的社会学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林美如;;提高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性对策探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3期

7 朱霖;;后现代主义的矛盾和困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梅;;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李留义;;“优势生存”到“优质生存”的几点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4期

10 陶日贵;田启波;;“流动的现代性”何以可能——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探源[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西忠;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若冰;毒品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张杰;明清江南地域社会才女群体现象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9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祖浩;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大学生村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郑岩;长春市民对婚庆市场从业人员社会期待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林美如;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红群;爱抚伦理学——从齐格蒙特·鲍曼对爱的关系的阐释考察其伦理思想[D];南京大学;2011年

6 程玲;法治唯理主义建构及其批判[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李娜;城镇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冀胜利;邢台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李敏芳;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文军;社会学的文学想象力[D];海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冠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大学生素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罗华文;;关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06年11期

3 刘军;;校本课程——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J];中国民族教育;2007年05期

4 郭永军;;大学要把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J];民主;2008年09期

5 江净帆;;文化自觉: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11期

6 孟新芝;;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郑小丽;;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9年02期

8 蒋乃永;;高等院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新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10期

9 黄高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年03期

10 路飞飞;;试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凯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教育现代化[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陈艳;;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写作课上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3 梁文红;;关于在幼儿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4 熊士荣;肖小明;苟娇娇;;论科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传承中华文化,丰厚办学底蕴 诵读国学经典,激励生命成长——广东省廉江市第一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显著[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6 彭忆;;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慧萍;喻嵘;张国民;方克力;吴霞;李玲;肖艺;王宏宝;庄乔;黄珍琦;;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出路[A];中医药继续教育新论2013[C];2013年

8 刘滨;;图书馆如何担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欧阳继林;丁梅君;;试论第二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10 王应兆;;必须加强对干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建中;传统文化在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杨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宣传和普及[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记者 左聪;校园绽放传统文化之花[N];黄石日报;2008年

4 吴庆彪;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的思考[N];钦州日报;2009年

5 吴宁;河北民俗馆牵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郭铭;传统文化教育要为人生打底子[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吕慎;破解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难题[N];中华读书报;2012年

8 山西中医学院 薛芳芸 李俊;中医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耿兴敏;弘扬传统文化 委员有“备”而来[N];中国妇女报;2013年

10 朴万吉;密山市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显成效[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建设;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政;高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秋云;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琴琴;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新明;藏区中小学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阳庭庭;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龄;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艳华;解释学视野下的传统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士峰;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国林;传统文化教育的误区[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媛磊;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08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08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