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评价问题的若干思考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ternal society,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but also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form plan and action. Teachers, students, experts in related fields of educ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employers. In the evaluation metho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evalu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hould ensure its independence, rationality and opennes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2JZD046) 江苏社科基金专题委托项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方向、难点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202038)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忠魁;影响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2 佟林杰;孟卫东;;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年03期
3 钟秉林;;加强综合改革 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J];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4 吴康宁;;改革·综合·教育领域——简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要义[J];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霞;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李振峰;从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在我国的影响看今天课堂教学的改革[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3 张良;王建林;马芜茗;;职业教育第三方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基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导向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4 向会文;;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条件之分析[J];教师教育科研;2006年05期
5 向会文;;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条件之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11期
6 吴康宁;;改革·综合·教育领域——简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要义[J];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7 林丹;;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阻力”成因解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0期
8 尹雪;;谈教育改革中的假象问题[J];教育探索;2014年03期
9 钟秉林;;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要研究新问题、应对新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23期
10 钟秉林;;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丹;在互动中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欢苗;陕西省农村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环境现状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杭千波;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失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志娟;基于变革“私有意义”的教师转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颖;农村高中化学教师实施新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海芹;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孙明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红;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严仲连;广西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海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教师教育中的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宁彦锋;课程创新的教师动员:路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川雄;安剑;;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1期
2 张安富;李博;;中美两国文化对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影响[J];大学(学术版);2012年02期
3 张艺瀛;殷丛丛;;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中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及规避路径探析——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年04期
4 钟秉林;;协调改革 协同探索 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李慧;杨颖秀;;如何破解异地高考政策难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胡建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特殊性的若干分析[J];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庄西真;;教育政策执行的社会学分析——嵌入性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8 陈金芳;;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走向分析[J];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9 赵应生;钟秉林;洪煜;;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10 章鸣;;高等教育评估中“第三方评估”的历史与发展模式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孝富;论素质教育的心理素质评估[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4期
2 王良;消除教育评价中的不当因素[J];上海教育;2002年11期
3 蒋保华;;寻找另一种声音——人文视野中的“非正式教育评价”[J];教师博览;2007年07期
4 王良;;消除教育评价中的不当因素[J];上海教育;2002年14期
5 李爱萍,党耀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5期
6 严权;新课程评价理念及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8期
7 王华兴;;在教育评价中要注重自我评价[J];上海教育;1996年02期
8 沈建平;孙义农;;建立与完善杭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6期
9 盖雁,尹钟祥;发展中的普通教育评价——我国普教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12期
10 李钰;;评价:为高质量“护航” 发达国家教育评价面面观[J];上海教育;2006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进瑞;;素质教育实施的障碍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王蕾;;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探究与实践[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峰;辛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数学成绩的比较——倾向分数在大规模教育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陈燕红;;古为今用:陶行知教育评价思想初探[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侯光文;;关于教育评价元评价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齐梅;;考试与教育评价理论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陶岩;孙成起;;21世纪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孟庆茂;刘红云;;多层线性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测试结果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陈录生;;对教师素质评价的一些意见[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10 张积家;王惠萍;谢春平;;教师评分用语词义赋值特征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边孟颖;评价体系不落实就会走回头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版编辑 陆炎 程忠 张卫玲 于文忠;如何看待课改后的评价体系?[N];中国体育报;2006年
3 郝时明;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N];陕西日报;2006年
4 记者 宋全政;山东将学生体质纳入学校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波;听证“三好生”存废 人人都投改革票[N];成都日报;2006年
6 贾永脉;临泽着力构建教育评价新机制[N];张掖日报;2010年
7 关健 继舫 聂宇 映菘;津市创新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N];常德日报;2005年
8 高 原;能力评价体系何时才能替代知识评价体系?[N];大众科技报;2004年
9 孟辉(作者单位:唐山市路北区团结楼小学);运用教育评价激励学生进步[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 王文静;岂能只见“成绩”不见“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庆;大规模学业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向众;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雨强;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张恺;基于DEA和多元智能的教育信息管理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组合作研究评价体系的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靳岩;中外教师对学生评价模式差异的比较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增武;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郑旭;中小学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曲勇;从教育评价的视角探析“后进生”现象[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晨;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价体系(NAEP)的运行机制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超;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家美;教育增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金添;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蓉;云南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多元化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18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1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