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发布时间:2018-09-15 19:38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走向专业自主,确立其主体性的标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通过对一线教师的反思状况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并结合对若干名教师的调查、访谈后发现:反思的来源、情感体验和理论运用等是涉及教学反思的关键问题;教师个体的观念认识、专业实践和理论知识对教学反思产生影响。进一步提高以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为导向的反思效果,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力、质疑的意识、把握问题的立体视野等个体基础。教师应通过口头表达,搭建反思平台;注重文字表达,获取反思快乐等途径对教学反思进行交流。
[Abstract]:Teaching introspection is the sign of teachers' independence and subjectivity, and the foothold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field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reflection situation of front-line teachers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several teach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source of reflection,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are the key problems involved in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ers' individu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have an impact on teaching reflec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flective effect of promoting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strong observation, a sense of doubt, a three-dimensional view of the problem and other individual bases. Teachers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teaching reflection through oral expression, setting up reflection platform, paying attention to text expression, obtaining reflection happines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与改进研究(编号:DIA130290)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邵光华;顾泠沅;;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2 王海燕;底亚楠;;博客支持的成熟型教师教学反思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3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4 胡定荣;;教师的教学反思为何不见效——以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经历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1期

5 刘健智;谢晖;;关于教学反思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1期

6 童慧;杨彦军;;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成长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3期

7 李志专;;中学教师情感教学观念与情感教学技能:以教学反思为中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励骅;;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关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2 陈雁飞;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3 刘耀明;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10期

4 胡波;高师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5 董锦华;阎黎明;;浅谈反思性教学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0年16期

6 贺丽娟;;我国反思型教师职前培养的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4期

7 龙慧君;;论微格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师资培训中的应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夏子辉;新课程下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9 刘志平;;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齐佩芳;全守杰;;论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之路——对教学反思存在问题的剖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彭元礼;罗秀霞;旺尽晖;何浩英;;抓反思,促成长[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2 王先超;;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反思性教学的内容[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吕丽环;叶雪梅;;论反思型数学教师的主体性[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丁俊兰;;新建本科院校新入职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阳利平;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干香;中职学校政治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唐宜宝;中学地理的教学反思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寒凝;教师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丽珍;基于博客的七年级地理图像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桂文;研究型幼儿教师培养的初步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钱丽华;新课程视域下的高中历史生成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怡然;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闫鹏飞;中学物理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连莲;反思性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斯坦托姆,汪琛;怎样成为优秀教师[J];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01期

2 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申继亮;张彩云;;教师反思性对话的实践模式[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邵光华;顾泠沅;;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6 安富海;;教学反思:内涵、影响因素与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0期

7 邵世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03期

8 李海,邓娜,杨小雯;论教学理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学研究;2004年03期

9 吕宪军;王延玲;;试析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割裂与融合[J];教育科学;2012年01期

10 魏宁;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红萍;;课例研究:数学教师教育实践模式——来自日本与美国的启示[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牟杰;课例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之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纯辉;;体育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J];体育师友;2006年06期

2 徐春安;;在反思中成长[J];科技风;2008年06期

3 王波儿;;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J];教书育人;2010年04期

4 宋士珍;;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才智;2010年28期

5 葛恒巧;;地理教学反思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11期

6 曹延方;;让多元教学反思引领我们成长[J];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14期

7 石稀林;在数学教学中做“过程”——《简单的旋转作图》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4年Z1期

8 吕南阳;;也谈数学教学反思[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9 徐立华;;教师教学反思初探[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5期

10 梁杏娟;“小河被污染了”的教学反思[J];内蒙古教育;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柱;杨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模式的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赵双莹;;校本培训的核心力——提高教师反思能力,重新构建自我[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杨淑红;;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张仁义;张琼华;魏开明;;“测小灯泡功率”实验教学反思[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晓晖;;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之我见[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6 李桂琼;;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有效的地理教学[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苑新国;;教学反思——提升英语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罗珍尚;;“个性化”作文教学反思[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张莉莉;郭伟;;“根”一节的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朱卫国;;一堂“未完成”的习题课教学反思——解题确实无止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泽县和川中心校 岳杰;浅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N];临汾日报;2010年

2 周口一高初中部 申桂梅;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N];周口日报;2010年

3 蔡世玲;《发现你的生涯兴趣》教学反思[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中学 李经祥;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5 安塞县化子坪中学 胡波妮;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N];延安日报;2011年

6 内蒙古集宁一中 冯莉;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7 周俊最;教学反思 “发烧”的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龙感湖芦柴湖小学 时文平;关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N];黄冈日报;2010年

9 河南睢县高级中学 路庆芳;新课改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10 贵州省锦屏县启蒙中学 龙本元;《中心对称》一课的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卢伯春;中小学体育名师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俐;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蒋永贵;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环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焦金金;常态教学中微项目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储召红;论教学反思及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宋晓艳;实习师范生教学关注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军海;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娜;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丽;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牛清霞;试论研究型中学语文教师的特质与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晋春生;石家庄市中学生物学教师教学反思状况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姜婷;大学与学校合作背景下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4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44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