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especially in the stage of basic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training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Usin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Beijing has carried on the organization control mechanism, the "cooperative body" movement mechanism and the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mechanism.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olicy guarantee mechanism, the guidance and support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eachers. The early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he spontaneous behavior of a few schools with superior resources. It requires the design of the overall system policy framework, the guarantee of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legal norms, and the need for special training plans and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service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超常儿童培养模式研究”(11JYB008)的成果之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专项研究资助
【分类号】:G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蔡春;张景斌;;论U-S教师教育共同体[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12期
2 袁祖望;美国天才教育的历程及其因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01期
3 施建农,,徐凡;我国超常儿童研究的进展及其问题[J];心理学报;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锴;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胡娇;王晓平;;教师培训的偏误与匡正——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教师培训的反思[J];教育导刊;2012年06期
4 张景斌;蔡春;;教师教育中的合作共同体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5 李静;;U-S教师教育共同体:目标、机制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8期
6 乔纳森·普拉克;;发展超常教育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J];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锴;;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相关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倩;;论U-S教师教育共同体中教育硕士的反思性培养[J];教学研究;2014年01期
9 田友谊;;妨碍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01期
10 杨颖东;;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现象的文化学解释[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Z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燕华;上海市4-6岁超常儿童筛查量表的初步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敏丽;超常儿童化学学习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建伟;试析斯腾伯格的英才教育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京霖;人文知识与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刘瑛;超常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唐璇;中美天才教育的比较与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安升华;美国天才儿童教育安置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王明娣;智障儿童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超;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内容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秦丹;美国天才教育法律服务支持保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宁虹;胡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 吴康宁;;从利益联合到文化融合:走向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赵玉丹;;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国外研究的现状及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国胜;;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概念、特征与规律[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国旗;李祖超;;美英日三国拔尖创新人才德育内容与途径比较分析[J];理论月刊;2010年10期
3 亢晓梅;;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体系[J];教育导刊;2010年03期
4 孙金鑫;;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来自名人大家的观点[J];中小学管理;2010年05期
5 王素;;改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年03期
6 吴颖惠;;从韩国英才教育看我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挑战[J];中国西部;2011年20期
7 田建国;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与发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田慧生;梁伟国;李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创新人才奠基[J];人民教育;2011年10期
9 唐盛昌;;创新实践与科学发展:上海基础教育的两大主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Z1期
10 顾明远;;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J];今日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昌亚;;深化教育培训改革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洪银兴;认清历史使命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校党委书记 陈希;学习英模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新清华;2008年
3 顾明远;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记者 丁建华邋通讯员 吴华;闵乃本献计教育发展[N];南通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黄文;站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前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王素;改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王渝生;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室主任 杨银付;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建言献策 凝聚共识 齐心协力制定好教育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汪大勇;构建和谐教育的四个重要关系[N];光明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2267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6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