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郊区义务教育的空间分异与治理机制
[Abstract]:Although the state has proposed a prudent urbanization policy of gradually relaxing the conditions for settling in large cities and rationally setting up conditions for settling in mega-cities, due to the large cities' abundan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high economic returns, and good public services, As a result, the rural population has always had the impulse to move to big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ina floating popul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China will increase its urban population by about 150 million by 2020. Of these, 76.5% will be concentrated in 3 metropolitan areas and 18 urban agglomerations. 1 with the influx of foreign population to big cities and the migration of urban centers to suburbs,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 level of services between the suburbs and the suburbs.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3JZD043)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兵;;“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其分担机制构建——以跨省农民工集中流入地区宁波市为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1期
2 徐绍史;;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3年6月26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3年04期
3 邬志辉;;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J];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艳芬;;滨海新区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2 关利平;孟宪生;;进城农民工占城市经济人口比例与城市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李勋华;李俊峰;;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文献综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23期
4 陈欢;;“一主三辅”的宁波农民工子女艺术素质教育体系研究[J];才智;2014年09期
5 陆成林;;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7期
6 本刊编辑部;;2012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7 陈民恳;;宁波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探索及推进[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3年11期
8 吴玉霞;;农民工市民化的财政支持政策探析——以河北省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年05期
9 谌新民;周文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及政策涵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杨云善;;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青松;教育公平视阈下W县义务教育经费的历史考察(1978-20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晓静;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教学文化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2 曹丽媛;城乡教育一体化视阈下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俊生;;农村教育城镇化:动因、目标及策略探讨[J];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2 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玮;缪艳萍;严士清;;大城市郊区流动人口“带眷迁移”特征研究——基于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状况调查[J];人文地理;2009年05期
2 王玲慧,万勇;国际大都市新城发展特点比较[J];城市问题;2004年02期
3 骆华松;;大城市郊区乡村经济类型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2年03期
4 冯浩华;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特点与今后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1985年04期
5 王振;;大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模式与政策思考[J];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6 陈先毅,宁越敏;大城市郊区乡村城市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城市问题;1997年03期
7 赖德胜;王轶;孟大虎;崔山;;从北京市房山区看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及其模式[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江曼琦;浅谈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的特点[J];城市问题;1990年03期
9 刘惠芬,詹永富;大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变动态势分析──以上海农村为例[J];人口学刊;1998年02期
10 ;来稿摘登[J];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焕成;周聿贞;;大城市郊区都市农业发展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王家梁;;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的讨论[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3 张文新;孙芳芳;;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城乡统筹发展——以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辉;洪静;;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思考——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辉;洪静;;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命题和对策思路——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增杰;严星;申庆敏;张学廉;关来朋;;大城市郊区“三镇”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北京市昌平县“三镇”调研报告[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7 许月卿;崔丽;吴艳芳;田媛;;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用地投入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张强;;村庄布局调整中的集体经济组织制度问题[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10 罗月泓;;当前我国大城市郊区新市镇(New Town)规划探索[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长、研究员 秦庆武;大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N];济南日报;2006年
2 霍岩;中国规划五大奶业产区确立奶源大格局[N];农资导报;2005年
3 王时;我国农加工业活力显现[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
4 周翊民邋孙章 季令;城郊轨交 一张更发达的网[N];文汇报;2007年
5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供稿;科学监测评价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N];中国信息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袁文芝;把最好技术献农民[N];科技日报;2005年
7 本版编辑邋黄淑慧 徐蒙 邓琳;我国出台首部乳制品产业政策[N];中国特产报;2008年
8 周喜安;培育和发挥农业比较优势[N];山东科技报;2003年
9 尚东;十大宜居城镇:在美国哪里住得爽[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贡云峰;201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要破7万亿[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齐永华;大城市郊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设计[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黄文芳;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程德理;我国大城市郊区产业集群网络创新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熊竞;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域)行政区划体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丽雅;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莉侠;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郭淑敏;都市型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曹萍;城郊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俊英;北京效区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晓华;新时期中国大城市郊区住区营建的调控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程琳琳;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李雯;大城市郊区的就业与社会保障[D];武汉大学;2005年
4 刘素侠;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徐宁;大城市郊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张开琳;大城市郊区新市镇建设与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宗伟;我国大城市郊区经济发展主要问题的原因与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学兰;大城市郊区社区划分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9 张德礼;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徐艳;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68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6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