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环境支持的课程教学设计及应用成效研究
[Abstract]:This research closely combin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relying on the independent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discusses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supported by the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mainly including the teaching structure,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design. Ta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algorithm Design and Analysis" as an example,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are adopted. The effects of mixed learning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face-to-face teaching are compared and consider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tudents'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face-to-face teaching, the hybrid teaching supported by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作者单位】: 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中央电化教育馆;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基金】:防灾科技学院院级项目“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效果行动研究”(项目编号:2012B04)资助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文革;;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2 苟超群;刁永锋;周茂丽;;SAKAI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4 汪燕;郑兰琴;;实践、反思与交流:聚焦国际混合式教学研究——第三届混合式教学法国际会议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5 孔维宏;;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6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陟云;李小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吴峰;方斌;;大学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维度和实践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3 杨鄂平,李瑞文;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时空特征及建构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4 赵爱欣;刘建设;冯u&中;;教学设计理论在科普展示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胡旭波;;网络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设计探讨[J];才智;2008年01期
6 周碧霞;;中职计算机基础课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探讨[J];才智;2009年26期
7 张慧英;;教学模式改革与“立体多向互动式”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0年03期
8 鲁玮瑗;张克君;田蓉;刘志翔;;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9 李颖;;基于ISO9000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构建[J];成人教育;2009年12期
10 孔邵颖;郭宏亮;;基于建构主义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梁辉;唐承华;;中职教育对计算机教师的能力要求研究[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臻;;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研究性学习案例设计——实验课案例和活动课案例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钟永江;中学物理资源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少婷;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耿卉;《远程教育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葛岩;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沈晓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赵红英;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师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云;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秦伟;混合学习模式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红丹;任务分析技术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建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技术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2 王正聪;丁新;;网络环境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2期
3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4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5 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6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7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8 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9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10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青云;;e时代的学习方式——V-Learning[J];职业;2005年S1期
2 韦宁彬;;对在虚拟学习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6期
3 孟汇海;;基于Moodle的继续教育协作学习模式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1期
4 马杰;;加涅的认知策略研究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周洋;陈晓慧;;切块拼接法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4期
6 焦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中学习者认知风格因素探讨[J];考试周刊;2008年29期
7 王艳萍;梁军;;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8 温继文;冯绍彦;;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7期
9 郑丽华;高波;;远程教育关键教学设计元素——美国远程教育新视点[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05期
10 陶明华;王斌;;沉浸理论在虚拟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戴峰;;从混沌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的新发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陈焕东;余先川;罗烨;;E-Learning信息技术现状分析与展望[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映学;;论认知负荷理论视野中的课程教学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林英;;学习论和导学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张丽军;;课程整合——“痛并快乐着"的尝试[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方群;邢程;;网络环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李军;;试谈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驹;;教学设计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赵方红;改革教案,功夫下在创新教学设计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李龙;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江苏省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孙保华;网络教研应融入教师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张圣华;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什么样[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备课就是备个性[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学区 王录邋葛昌明;“七课一反思”使校本教研常态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朱德全 龙登丽;课堂改革:能否基于问题开处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杨晓冰;课堂教学设计的技巧[N];伊犁日报(汉);2007年
9 隔高逢玲;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注意教学设计[N];莱芜日报;2008年
10 本版编辑 华东师范大学 祝智庭 顾小清 江苏省启东市电化教育中心 查卫平;贴近教师需求促进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8 熊艺;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刘新福;PSIC子空间协作模型与协作学习支持环境的实现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春艳;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颖;混合学习在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书艳;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颖;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敬;高一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韦丽娟;基于场景模拟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芦明明;基于Small Basic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算法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维维;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雪;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个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5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9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