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旅沪徽州人与近代徽州文教事业

发布时间:2018-11-18 11:10
【摘要】:在传统社会,徽州形成了崇文重教的风气,这不仅为徽商的发展造就了大量具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商业人才,也使得徽商集团的文化品位和徽州人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也成为徽商兴起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近代后,旅外徽州人继承和发扬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传统,无论是对于家乡,还是对侨寓之地的教育文化事业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近代旅沪徽州人为例,着重探讨都市中的移民群体在促进家乡文教事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Huizhou has formed the atmosphere of worshiping and emphasizing teaching, which not only brought up a large number of commercial talents with considerable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izhou merchants,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d the cultural taste of Huizhou merchants group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uizhou people. This also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rise and success of Huizhou merchants. After entering modern times, the people in Huizhou have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the tradition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which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undertakings of their hometown and the place where the overseas Chinese reside. Taking Huizhou people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urban immigrant group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in their hometow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旅沪徽州人》(2013ELS001)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近代城乡教育互动中的移民群体——以旅沪徽州人为例》(B13035)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的资助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历史场景与言外之意:也说“民主与独裁”论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徐丽丽;;中古阳声韵白际方言今读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3 徐稳;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的历史反思——评胡适的科学教育价值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施兴和;房列曙;;乾嘉考据学派对20世纪新历史考据学的影响[J];史学史研究;2007年01期

5 卞兆明;胡适最早使用“传记文学”名称的时间定位[J];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汪嘉麟;从《鱼鳞册》谈地方文献的收集[J];图书馆论坛;1999年01期

7 李学会;;明清徽州私塾教育发微[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郑超;;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淘汰实用主义[J];文教资料;2008年29期

9 王余光,吴永贵;亚东图书馆与学者文人(上)[J];新闻出版交流;2000年02期

10 王余光,吴永贵;学者文人与亚东图书馆(下)[J];新闻出版交流;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明林;刘登义;;六股尖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汪邦铭;;简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志士程家柽[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怡;明清以来徽州茶业及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3 冯剑辉;近代徽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5 吴麟;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吴微;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瑶;徽州方言音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运昌;再造文明与教育革新[D];河北大学;2010年

9 梁德阔;儒家伦理与徽商精神——“韦伯式问题”的经验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徐松如;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旅沪徽州人(1843-1953)[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菲元;徽州人与社会主义四百年[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胡心怡;;试述明清时期徽州人向淮扬地区的人口迁徙情况及其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3 胡心怡;;试述明清时期徽州人向淮扬地区的人口迁徙情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张小坡;;民国时期旅外徽州人所办刊物与改造徽州社会的舆论动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蒋含平;张芳;;民国时期旅沪徽州人团体“徽社”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陈玲;汪芳;;四库系列丛书徽州人著述概况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徽州人“十三四岁,往外一丢”[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东子;;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绩溪车友与他们的快乐生活[J];中国自行车;2012年07期

9 阿风;;明隆庆刊《s鹣鹗献迤住匪罩萑说乃拿窆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顾之川;;断句[J];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07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开神秀于一域[N];安徽日报;2002年

2 沈小兰;徽州人到底是怎样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郭因;徽文化精神之借鉴意义[N];安徽日报;2006年

4 张脉贤;与竺沙教授论徽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5 本报记者  张骅 张小梅 吴明;创新让黄山更具活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6 金苞;胡传:闯关东的徽州人[N];黄山日报;2008年

7 李成;为国而商商之大也[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8 平平;安徽民居“四水归堂”[N];北京科技报;2004年

9 金品;各地过节习俗[N];安徽经济报;2006年

10 张脉贤;微菜的社会地位及其影响[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本文编号:2339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339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