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迁与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改革的新思维
[Abstract]:As a kind of mystical rather than empirical knowledge, primordial knowledge originates from the mysterious forces of the universe or nature, and is expressed as a kind of "divine apocalypse" or "apocalyptic". Compared with mystical knowledge, individual is neither the subject of knowledge nor the object of knowledge, but only a tool to manifest and express the knowledge of "divine apocalypse" or "apocalypse". As far as the object of reflection is concerned, primitive mystical knowledge is not all or even partial reflection of the mysteries of "God" or "heaven", but at best provides possible or limited clues to human understanding of a natural phenomenon. In addition, the average person understands this kind of mystical knowledge, The help of witches is often needed by those who are thought to be able to better perceive enlightenment. 1 there are generally two ways in which primitive knowledge can be spread: immediate "rituals" and historical "myths". With the help of the former, "witch"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5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保星;;大道至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智慧解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保星;;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碎片化”与“整合”——再论全球史观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9期
3 张斌贤;;教育史观:批判与重构[J];教育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3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谷贤林;国外儿童教育理论演进探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程改荣;;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王伦信;;论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在近代中国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金林祥;涂怀京;;陈鹤琴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前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邓友超;;教育本质问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文奎;;英国教育家的科学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斌贤;;重构教育史观:1929—2009年[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2 王保星;;全球史观视野下的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断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申国昌;周洪宇;;全球化视野下的教育史学新走向[J];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马胜利;;年鉴学派和“新史学”的墓志铭——评介《碎片化的历史学》[J];世界历史;2009年06期
5 陈其泰;;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理论的重大贡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邹洋;;《教育史研究》(2002—2006年)中外国教育史研究论文的量化考察[J];文教资料;2008年23期
7 邓胜柱;洪明;;1994-2004年间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状况——基于对国内非教育史类11种主要教育期刊的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4期
8 郑金洲;;警惕教育研究的“碎片化”[J];中小学校长;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斌贤;全面危机中的外国教育史学科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贺国庆;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断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3 袁利平;新世纪初的外国教育史研究——以2000~2003年我国学者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袁利平;世纪初的外国教育史研究:范域与现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延建林;20世纪初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概述[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洪明;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基于外国教育史学科著作类出版物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新科;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回溯与新世纪瞻望[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8 洪明;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基于外国教育史学科著作类出版物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9 陈克娥;;在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J];理论界;2006年10期
10 王晨;;从艰难恢复到积极革新——外国教育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大春;;外国教育史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赵卫;岳龙;黄学溥;;关于外国教育史学科的现代化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诸惠芳;;外国教育史研究成果巡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郭法奇;;关于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李爱萍;单中惠;;二十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回眸[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袁利平;;世纪初的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李爱萍;单中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争鸣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李福春;;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演进与整体性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张法琨;高天明;;关于提高外国教育史学科水平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张斌贤;;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郭法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观念与方法:外国教育史研究创新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张斌贤 王晨 孙益 郭法奇 李子江;北师大: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单中惠;学科发展由“破”而“立”[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沈阳师范大学 马立武;尽现世界教育文明的瑰宝[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凤阳;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历程[D];河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54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45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