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统整中经验统整的问题与对策——以社会科为例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四川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1sb007) 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团队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XJRT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3.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谷贤林;国外儿童教育理论演进探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10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美云;;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黄宇红;;什么样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对我们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9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政荣;课程统整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2期
2 丁尧清;美国标准化运动中的社会科课程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3 赵亚夫;评日本高中新编历史教材的基本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02期
4 钟启泉 ,汪凌;美、英、德、法四国社会科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J];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04期
5 张才龙;严一鸣;杨向谊;朱良;;《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研制的方法论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3期
6 廉悫;试析日本社会科(历史)教育学的理论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05期
7 韩雪;美国社会科课程的历史嬗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安桂清;;论课程统整的故事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4期
9 芮岚;;联邦德国中学阶段的“社会科”教学[J];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10 洪光磊;;学会在社会中生存——美国小学“社会科”的课程、教材与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辽;;德育要落实:养成良好习惯——纪念叶圣陶诞辰110周年[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畅;省常中:以“课程统整”实现轻负高质[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辛学东;课程统整亟待探讨[N];天津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于建坤;多元入学与课程统整[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新华社记者 周润健;学校造假风盛:公开课得排练一个月[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高靓;台湾课改是怎样从争议走入常态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贺春兰;两岸教育:共同的挑战与选择[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刘源春 史月 蔡丽洁;让创建一流教育的梦想照进现实[N];江苏教育报;2010年
8 王智新;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出”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上海虹口教育局 常生龙;教师如何做一名知识分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顾泠沅 吕达(作者顾泠沅为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吕达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开发潜能 发展个性[N];文汇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杰;当代日本学校消费者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于希勇;美国社会科公益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曾艳;信息技术与综合课程整合的策略及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宋松平;学校层面的课程整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玉珠;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问题及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金正镐;中韩小学社会课程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韩吟;以能力本位的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借鉴[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姚璐;社会课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成霞;生命教育课程探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肖素红;试论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6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53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