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法对高师体育系田径普修课教学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03 14:59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竞技体育先导,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事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在体育软、硬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体育运动中。学校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环节中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发展阶段,,它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的纽带。师范类体育教学专业教育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因素。同时,田径项目是其他一切体育活动项目的基础,无论是在家庭体育、学校体育以及群众体育领域,田径的意义都尤为重要。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田径项目教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体育专业以外的教学方法与田径教学广泛融合,这既促进了田径教学效果的提升,又提高了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微格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它与田径教学广泛的融合成为近些年田径教学领域重要的特征之一。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为研究平台,把微格教学法融入到田径教学课堂中,通过实验来进行微格教学法在田径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本实验把东北师范大学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二班和三班作为实验对象,每班21人,实验班以微格教学法为教学方法进行田径教学,对照班以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8周、16学时的实验,结论如下: 1.根据微格教学实验的需要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建立了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把教学能力分别命名为教学示范能力、教学讲解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互动能力四大类,每项由五个指标构成。 2.对照班学生的教学能力较实验前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大,对照班学生的教学能力实验前后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班学生的教学能力较实验前明显提高,且提高幅度相对较大,实验班学生的教学能力在实验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3.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教学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教学能力,除了教学互动能力外,其他三项教学能力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这都源于微格教学法的录像和录音回放、角色扮演、反复尝试、合作互动、跟踪教学等特殊的教学设计。
【图文】:
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良好地合作和互动是提高教互动为基础进行良好地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互动能力是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人力因素和弥补教学环境对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教学环境的教师应该努力的培养学生的互动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会更体育作用的最大化。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整值分别为 74.86 分和 76.77 分,差值为 1.98 分,对照组略。通过 T 检验,两班学生的教学互动能力差异也不具有表 13 实验前两班学生教学互动能力差异性检验结 人数 平均数 差值 验组 21 74.86 1.98 照组 21 76.77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
验组与对照组同学的教学互动能力得分班和对照班的教学示范能力、教学讲解果略有不同。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教结果也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教学能力好于对照其他教学能力,对于教学互动能力的提法本身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教学设计实验后两班学生教学互动能力差异人数 平均数 差值 21 82.00 2.68 21 79.32 P<0.05,**表示 P<0.01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2-4;G434
本文编号:2555144
【图文】:
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良好地合作和互动是提高教互动为基础进行良好地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互动能力是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人力因素和弥补教学环境对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教学环境的教师应该努力的培养学生的互动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会更体育作用的最大化。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整值分别为 74.86 分和 76.77 分,差值为 1.98 分,对照组略。通过 T 检验,两班学生的教学互动能力差异也不具有表 13 实验前两班学生教学互动能力差异性检验结 人数 平均数 差值 验组 21 74.86 1.98 照组 21 76.77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
验组与对照组同学的教学互动能力得分班和对照班的教学示范能力、教学讲解果略有不同。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教结果也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教学能力好于对照其他教学能力,对于教学互动能力的提法本身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教学设计实验后两班学生教学互动能力差异人数 平均数 差值 21 82.00 2.68 21 79.32 P<0.05,**表示 P<0.01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2-4;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毛丽红;彭勇;杜和平;康春兰;;微格教学法在高师体育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丛伟;;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邹利民;王保奎;;微格教学在田径专选学生技能学习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0期
4 刘振忠;周美英;霍行琪;;微格教学法在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孟宪凯;对微格教学10年发展的几点反思[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邓凤莲;;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年06期
7 王红英;微格教学法在排球普修理论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方建新,俞小珍;体育教学观摩可引进微格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1994年04期
本文编号:2555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55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