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教学属性及其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5:16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教学属性及其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博物馆属于博物馆的一种特殊类型,其隶属于高校,主要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博物馆也越来越多的开始面向社会大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近年来,我国高校博物馆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的热潮,,不仅高校对其自身高校博物馆的作用愈加重视,教育部和文化部等政府机构也对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愈加支持。 目前,我国拥有实体馆舍的高校博物馆数量已有百余家,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博物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筹划建设自己的高校博物馆,而我国目前尚没有较为成熟的设计模式作为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参考,因此亟需建筑学界开展与之相关的设计研究工作。 本文以我国大陆地区的现有高校博物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现有案例相关设计因素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出对我国高校博物馆建筑设计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教训。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论文研究的对象、内容和相关研究范围;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最后,确定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明确了高校博物馆的定义;回顾国内外高校博物馆的历史发展历程并对具有典型性的高校博物馆进行相应的分析;罗列了高校博物馆区别于普通社会博物馆的特殊性,明确了其特殊性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具备的教学属性。 第三章,通过对我国现有高校博物馆相关设计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和对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所在高校的师生进行走访,试图客观准确的反应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及组织运营现状,并通过照片、图表等方式力求清晰直观的展示调研成果。 第四章,对高校博物馆的教学属性做重点研究,并分析由此导致的不同类型高校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的特殊性。 第五章,对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现有建设和组织运营情况作客观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对我国高校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 教学属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3 研究的对象、内容和范围13-15
- 1.3.1 论文题目中相关概念的界定13-14
- 1.3.1.1 我国13
- 1.3.1.2 高校13
- 1.3.1.3 博物馆13-14
- 1.3.1.4 博物馆建筑14
- 1.3.2 研究内容14-15
- 1.3.3 研究范围15
- 1.4 研究文献综述15-18
- 1.4.1 高校博物馆的相关研究15-16
- 1.4.2 博物馆建筑的相关研究16-17
- 1.4.3 高校博物馆设计的相关研究17-18
- 1.5 论文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18-19
- 1.5.1 论文研究方法18-19
- 1.5.2 研究的基本框架19
- 本章小结19-20
- 第二章 高校博物馆概述20-42
- 2.1 高校博物馆定义20
- 2.1.1 博物馆的定义20
- 2.1.2 高校博物馆的定义20
- 2.2 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沿革20-36
- 2.2.1 国外高校博物馆发展简史20-22
- 2.2.2 国外高校博物馆案例介绍22-26
- 2.2.2.1 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22-23
- 2.2.2.2 首尔国立大学博物馆23-25
- 2.2.2.3 Tang 教育博物馆及艺术馆25-26
- 2.2.3 国内高校博物馆发展简史26-30
- 2.2.4 我国高校博物馆案例介绍30-36
- 2.2.4.1 中国美术学院皮影艺术博物馆30-32
- 2.2.4.2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32-33
- 2.2.4.3 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33-34
- 2.2.4.4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34-36
- 2.3 高校博物馆的特殊性36-40
- 2.3.1 特殊的教学属性36-37
- 2.3.2 行政归属的特殊性37
- 2.3.3 管理运营的特殊性37
- 2.3.4 功能定位的特殊性37-38
- 2.3.5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38
- 2.3.6 藏品来源的特殊性38-39
- 2.3.7 建筑性质的特殊性39-40
- 2.4 高校博物馆的教学属性概述40-41
-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博物馆现状分析42-75
- 3.1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分类方式及相关分析43-50
- 3.1.1 按机构级别分类及相关分析43-45
- 3.1.1.1 不同机构级别的高校博物馆43
- 3.1.1.2 不同机构级别高校博物馆的相关分析43-45
- 3.1.2 按照规模分类及相关分析45-47
- 3.1.2.1 不同规模的高校博物馆分类45-46
- 3.1.2.2 不同规模高校博物馆的相关分析46-47
- 3.1.3 按照藏品类型分类47-50
- 3.1.3.1 不同藏品类型的高校博物馆47-48
- 3.1.3.2 不同藏品类型高校博物馆的相关分析48-50
- 3.2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选址分析50-54
- 3.2.1 位于校外50-52
- 3.2.2 位于校区边缘52-53
- 3.2.3 位于校区内部53-54
- 3.3 高校博物馆的建设模式分析54-61
- 3.3.1 新建类高校博物馆55-56
- 3.3.2 附建类高校博物馆56-58
- 3.3.3 改建类高校博物馆58-61
- 3.4 高校博物馆空间设计61-67
- 3.4.1 新建类高校博物馆空间设计61-62
- 3.4.2 改建类高校博物馆空间设计62-64
- 3.4.3 附建类高校博物馆空间设计64-67
- 3.5 高校博物馆流线设计分析67-71
- 3.5.1 高校博物馆外部流线设计分析67-69
- 3.5.1.1 独栋类高校博物馆外部流线设计分析67-68
- 3.5.1.2 附建类高校博物馆外部流线设计分析68-69
- 3.5.2 高校博物馆内部流线设计分析69-71
- 3.5.2.1 参观流线分析69-70
- 3.5.2.2 货运流线分析70
- 3.5.2.3 内部工作人员流线分析70-71
- 3.6 高校博物馆功能组成分析71-74
- 3.6.1 博物馆功能构成71-72
- 3.6.2 高校博物馆功能构成72-74
- 本章小结74-75
- 第四章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相关性设计研究75-99
- 4.1 人文艺术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相关性研究75-84
- 4.1.1 人文艺术类高校博物馆概述75
- 4.1.2 人文艺术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活动行为模式分析75-78
- 4.1.2.1 普通观众行为模式介绍75
- 4.1.2.2 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介绍75-76
- 4.1.2.3 不同类型教学活动中行为模式分析76-78
- 4.1.3 人文艺术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相关性设计研究78-84
- 4.1.3.1 人文艺术类高校博物馆入口空间设计78
- 4.1.3.2 人文艺术类高校博物馆展厅布局和空间设计78-81
- 4.1.3.3 人文艺术类高校博物馆藏品实物教学用房和教学临摹用房设计81-83
- 4.1.3.4 人文艺术类高校博物馆普通教室设计83-84
- 4.2 生命科学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相关性研究84-88
- 4.2.1 生命科学类高校博物馆概述84
- 4.2.2 生命科学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活动行为模式分析84-86
- 4.2.2.1 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介绍84
- 4.2.2.2 不用类型教学活动中行为模式介绍84-86
- 4.2.3 生命科学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相关性设计研究86-88
- 4.2.3.1 生命科学类高校博物馆解剖室和标本制作室设计86-87
- 4.2.3.2 生命科学类高校博物馆标本观察室设计87-88
- 4.2.3.3 生命科学类高校博物馆种植园和饲养室设计88
- 4.3 医药科学类和地球科学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相关性研究88-91
- 4.3.1 医药科学类高校博物馆概述88-89
- 4.3.2 医药科学类和地球科学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活动行为模式分析89-90
- 4.3.3 医药科学类和地球科学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相关性设计研究90-91
- 4.4 工程器械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相关性研究91-93
- 4.4.1 工程器械类高校博物馆概述91
- 4.4.2 工程器械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活动行为模式分析91-92
- 4.4.3 工程器械类高校博物馆的教学相关性设计研究92-93
- 4.5 所属高校开设有文博专业的高校博物馆教学相关性研究93-96
- 4.5.1 所属高校开设有文博专业的高校博物馆概述93-94
- 4.5.2 博物馆学专业师生教学实践活动行为模式分析94
- 4.5.3 所属高校开设有文博专业的高校博物馆教学相关性设计研究94-96
- 本章小结96-99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99-107
- 5.1 当代高校博物馆教学模式的发展转变99-100
- 5.2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设计趋势100-106
- 5.2.1 由依附向独立100-101
- 5.2.1.1 运营独立100
- 5.2.1.2 建筑场馆的独立100-101
- 5.2.2 由单一博物馆向博览园的模式发展101-102
- 5.2.3 由单一向多元化的展示方式102-103
- 5.2.4 由封闭向开放103-104
- 5.2.4.1 运营管理的开放性103
- 5.2.4.2 外向性的选址布局103-104
- 5.2.4.3 开放性的空间设计104
- 5.2.5 “泛博物馆”化趋势104-106
- 5.2.5.1 复合化的功能设置104-106
- 5.2.5.2 外延化的空间布置106
- 本章小结106-107
- 结语107-109
- 参考文献109-11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2-113
- 致谢113-114
- 附录114-119
- 附件1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翔;;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建筑设计[J];四川建筑;2006年01期
2 黄明;;高校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张爱民;;高校博物馆功能及特点初探[J];社科纵横;2006年11期
4 张爱民;;对拓展高校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些思考[J];社科纵横;2007年01期
5 郑勇;融合共生──四川大学博物馆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2000年01期
6 黄明;;地质博物馆陈列展示定位研究——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新馆建设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续颜;刘世恩;邵学汶;;20—21世纪初的中国高校博物馆[J];文化学刊;2007年03期
8 宋向光;;从大学文化视角解读高校博物馆的特点和发展[J];文化学刊;2007年03期
9 杨卓轩;;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设计方案[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S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教学属性及其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5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