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欢迎订阅2012年《中国教育学刊》[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0期
2 ;中国教育电子公司[J];中小学管理;1995年11期
3 ;《中国教育报》发文称爱读书才是真正的教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19期
4 朱曼华;;谈说中国教育的“不是”[J];留学生;2010年Z1期
5 高峰;九问中国教育[J];基础教育;2004年04期
6 南怀瑾;;中国教育的基础是家庭[J];基础教育;2007年06期
7 王开东;;教育的三个阴差阳错[J];教师博览;2011年09期
8 李建;张勇强;;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暨《中国教师报》出版100期庆典部分领导、报告专家及主持人[J];发现;2005年02期
9 王传涛;;高考状元之殇,是中国教育之殇[J];芳草(经典阅读);2011年08期
10 晓霞;;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暨《中国教师报》出版100期庆典在京隆重举行[J];发现;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仁镜;;注重发挥新闻摄影的传播作用[A];按“华赛”标准共创中国新闻摄影新辉煌——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暨“华赛”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许林;;视觉传播时代的图片传播——兼评《中国教育报·摄影》专版[A];创新“两翼齐飞”机制 服务建设小康大业——第八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李琦;;记1978年周老率中国教育代表团访美[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4 ;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日程安排表[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5 李韩芬;;从中美教育差异论公共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中国教育家大会简介[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7 ;会员活动介绍[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田利军;;30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思想大讨论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可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教育新趋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军;青岛优秀教师获赠2009年《中国教育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靳晓燕 苏雁;“规划纲要”:中国教育从这里“再出发”[N];光明日报;2009年
3 张磊;准格尔旗 两位校长获中国教育大奖[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4 CUBN记者 张志亮;“鱼吃虾”须细嚼慢咽重管理中国教育并购投资趋势加速[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姜泓冰 吴焰 陈星星;1问 中国教育如何摆脱“危机”[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虹 张意轩 陈星星;五问中国教育[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郑娜;从诺奖看中国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本报记者 文艺橙;郝平委员:中国教育“走出去、引进来”正逢其时[N];光明日报;2010年
9 ;中国足球比中国教育希望要大些[N];南方周末;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郑立华;给中国教育开100份诊断报告[N];中国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黄健江;20世纪末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正锋;权力的表达: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权力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宁宁;寻找教育政策制定的研究基础[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毅;中国自由教育思想的历史追寻[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陈启强;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爱香;如何才能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德国经验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4 郭宗礼;中美庚款兴学论析(1904-1929)[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建章;试论同文三馆洋教习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关系[D];东华大学;2005年
6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崔艳丽;民国试行大学区制度失败原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雯;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秦莉;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秀娟;20世纪50年代末中美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4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644002.html